close
校友徵文投稿的原文。
為了版面和主題,被編輯刪掉了大半的文章,文章脈絡變得有點奇怪,有些用詞也被改得些微偏離原意,所以雖然文章的所有權已經交給英國文化協會,還是在自己的blog上寫出全文。還是感謝英國文化協會接受了我的投稿!

null

“The next station is London Bridge. Change here for the Northern line and National Rail Services.”
走出人潮洶湧的地鐵站,星巴克的咖啡香混著Krispy Kreme的甜甜圈味撲鼻而來,我走向地鐵站口,從發City AM的印度人手裡接過開啟一天的早報,在三明治店Pret A Manger快速的點了杯White Earl Grey,穿過Hays Gallery挑高的天頂、走進公司的玻璃旋轉門、踏入充斥著刮鬍水和早餐味的電梯、在走廊上和同事互道早安,將筆電從公事包裡拿出時,我看了眼落地玻璃窗外,泰晤士河被陽光曬得明亮吸睛,河上的塔橋也成了炫目的白色。

早安。倫敦。
今天也是認真工作的一天。


(Photo: 8th Floor, 1 More London Place, London)

*

全英國65%的人口一天總共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職場上,要說在公司比在學校裡更能一窺所謂的「英國風」一點都不為過。三年,我在倫敦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時間,有許多和身為留學生時不同的體驗,除了變成令人回味無窮的記憶之外,透過工作,感覺自己也變成了英國文化的一部分,對英國文化的感情因此更加深刻,而回國後的現在,以一個台灣上班族的視角來回顧英國上班的經驗,比較兩者文化上的差異性也是十分有趣的事。

天氣問候語
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早已不是新聞,探討這種現象的書也不在少數,然而當自己實際上需要使用到這種社交技巧的時候卻又是另一回事。在事務所工作,常常需要和不熟的客戶打交道,快速的開場,有效的破冰後取得所需的訊息與支援。而神奇的是,天氣問候語從來沒有失敗過,總是可以確實又迅速地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一天的共事做最好的熱身。
英國的天氣陰晴不定,為此,可討論的主題多樣性高,每個人去上班的路途中也都一定會感受到當天的天氣,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性,天氣的好壞更會影響到人的心情,所以,貌似不經意地天氣問候就如同關心對方的感受。天氣問候的精髓在於:「全心投入、感同身受。」
「今天的雨真大呀!真是糟透了,對吧?」
「真的!來的時候褲腳都濕了。」
「噢不,那得趕快弄乾才行,不然你會感冒的。」
「別擔心,剛剛已經去弄乾了。」
這種熱身儀式久了,自然而然發展出對天氣的關心,甚至演變成在天氣劇烈變化的日子不和周遭同事們討論天氣就覺得不對勁,甚至會覺得,不問候他人天氣就覺得很失禮。

英式便當盒
一般人對於英國人午餐的印象就是三明治,事實上真的是這樣───三明治。但這裡不討論超市或三明治店賣的三明治,這裡要討論的是英國同事們的「手作三明治便當盒」。
首先是澱粉的部分,最常被使用的不外是吐司,但其實很多人會使用皮塔餅(Pita Bread),它比吐司更能像袋子一樣的把料包住,使用捲餅皮的人也不在少數,雖然這些料理是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影響,卻已經變成英國的在地文化。
餡料方面就更鈴瑯滿目了,除了超市賣的各種肉片和塗料,英國人還喜歡在三明治裡加入豐富的生菜和豆類,一個午餐盒裡的生菜量頗為驚人,有些印度裔的英國人甚至把餡料自製成咖哩口味。但截至目前為止,我見過最有趣的餡料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洋芋片(Crisps),這雖然不是這麼常見,但同事裡卻有好幾個人這麼做。當然,洋芋片不會是唯一的餡料,而是用來增加餡料的味道與口感,經過同事再三鼓催,我也曾試著在三明治裡放入洋芋片,原本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卻發現味道口感真的有加分。
英國人熱愛洋芋片的程度無法言喻,甚至有同事說:「Everyone is allowed one bag of crisps per day.」彷彿一天除了五蔬果之外,還要再吃一包洋芋片才行。所以洋芋片自然而然成了三明治便當盒裡的一個小配角。
然而,吃完三明治並不表示午餐結束,英式便當盒如果像日式便當盒一樣有分層的話,其中一層一定是水果。蘋果、香蕉和西洋梨最熱門,當然,西洋芹和削過皮的胡蘿蔔也很常見。
和吃著油炸雞腿便當和肉羹麵的台灣人相比,英式便當盒似乎是項健康的選擇。

再忙也要和你喝杯茶
在台灣的公司上班,喝茶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繁忙的工作當中多少需要一點咖啡因來醒腦,但對於英國上班族來說,喝一杯茶的意義並不只是那一杯茶。
一位英國友人就曾在一個壓力很大的工作環境中說過這樣的話:「I just need a tea. A cup of tea will solve my problems.」
英國的辦公室普遍都有小廚房,廚房的冰箱裡一定放著各種不同種類的牛奶───全脂、半脂、低脂,有時甚至豆奶,櫃子裡放著大大小小的馬克杯和各式茶包,抽屜裡有小湯匙。
令人昏昏欲睡的下午,在辦公室裡時常會聽到:「我想喝茶,要不要幫你泡一杯?」這種貼心地詢問身邊同事要不要也來一杯茶的話語,在台灣的辦公室是非常少見的。曾看過一個客戶的財務經理問他整個小團隊要不要喝茶,大家也都稀鬆平常的跟經理下訂單:「不要加牛奶。」「我要半脂牛奶不要糖。」「糖多一點,謝謝。」經理也能夠很厲害的記得每個人的要求。當然,茶包要浸泡多久、牛奶要加多少當然是自己泡的最合嘴,然而同事遞上的一杯熱茶,似乎有另一種溫暖的味道。
同事三三兩兩的去廚房泡杯茶也是很常見的小憩時間,各自埋頭苦幹的夥伴一起分享喘息空間,討論進度、說說八卦、閒聊跟工作無關的玩耍行程等等,結束後會更有精神工作。
事務所的工作忙季與非忙季落差很大,不忙的時候,甚至會和同事一起到公司裡的咖啡廳吃片胡蘿蔔核桃蛋糕,喝杯悠閒的下午茶。
這種忙裡偷閒的下午茶和飯店裡的貴婦下午茶是兩番風情,卻有濃濃的庶民英國風。

老闆就在你身邊
在事務所的審計部門,非經理階級的職員都沒有固定位置,可以在自己所屬的樓層選擇喜歡的位置坐。第一天上班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要坐在哪裡好,看到一個空位就隨興的坐了下去,覺得自己選的位置真不錯,採光好,旁邊的落地窗又可以看風景。安頓好了之後,就禮貌地跟左右鄰居打招呼。
「妳好,我是大衛。喔,妳是新來的,歡迎歡迎。」高高瘦瘦打著藍色領帶的大衛這麼說。
「我是保羅,妳好。有什麼不懂的儘量問。」頂著一頭漂亮的紅髮,眼睛非常水靈的保羅也和我握握手。
得到左右鄰居熱烈的歡迎後,便跟親切的保羅閒聊了起來。
沒多久,我看到大衛的"秘書”走過來確認他去美國的行程,也聽到保羅不停的接著一通又一通的電話,在電話裡和對方討論著複雜的會計準則問題,似乎依稀感覺到他們兩位似乎與我不太相同,於是,我在系統上查了一下他們兩個人名字,才赫然發現他們一個是公司的合夥人,一個是資深經理,腦內開始跑馬燈般的檢視自己剛剛有沒有失態。
在事務所裡,公司的老闆們就是這樣坐在新進職員的旁邊,階級並不是那麼的明顯。實體空間上就反映出淡薄的主從關係以及每個員工的平等與獨立性。每一個員工都是公司重要的資產,公司不是只想從員工身上搾取資源,而有責任提供教育與機會。被事務所錄取後,第一個月不是去上班,而是去上課,公司出錢出時間協助每個員工考上英國會計師證照。如果想要去海外工作,公司每年都會送優秀的人才到全球各個分公司工作交換。
這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也許才是企業組織應該存在的真正意義吧。

工作團隊也日不落
倫敦到底有多國際化?在Oxford Circus逛街血拼時聽到滿街各國語言參雜、地鐵一節車廂裡像色譜一樣的各種膚色…等等,從這些地方可以充分了解到倫敦作為世界級都會的氣度。
而事務所裡也不例外,充滿了全球化的特色,曾經待過一個審德國客戶的團隊,團隊的組成如下:英國籍合夥人、菲律賓籍資深經理、義大利籍經理、丹麥籍組長、其他組員分別是法國籍、英國籍與台灣籍(我)。在這種文化多樣性超極高的團隊裡工作是非常有趣的,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工作特色,譬如說義大利籍的經理不准組員在她享用午餐的時候和她講跟工作有關的事(八卦除外),法國籍的同事堅持每天下午三點所有的人要一起休息喝杯咖啡,雖然整組團隊裡沒有人看得懂客戶的德文檔案,但是丹麥文和德文有些相似,所以丹麥籍的組長可以充當翻譯。
邊上班邊體驗多元文化,在文化日不落的倫敦,也變得不是那麼奢侈的經驗了。


(Photo: Tooley Street from Pret A Manger)

週末活動大PK
在台灣如果問同事這週末有什麼好計畫,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沒幹嘛」「補眠」,這樣的問句本來應該是要刺激對話內容,但用在台灣上班族身上竟然常常變成一個冷場型的問題,所以當我剛從英國回台灣的時候有好一陣子都無法適應。英國人對於work life balance的認識比台灣人要好,公司主管也多能夠重視平衡的重要性,不會換個位置就換腦子要員工拼命加班,甚至主管自己也會很樂意和員工分享他自己的玩樂行程。在英國,法定勞工年假是25天,一年約有8天的國定假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放假的自由度很大,在英國工作的三年間,夏天幾乎能夠有一整個月都是渡假狀態,在國內悠閒地享受英國宜人的夏日,或出國到歐洲去探險。


(Photo: Greenwich Observatory, overviewing South East London)

英國人爭相炫耀自己長假去了哪裡玩樂就不在話下,每個星期五的午餐話題一定是週末計畫。看球賽、聽音樂會、看戲、鄉下渡假、飛到歐洲去city break、慈善路跑、去美術館、看展覽、野餐、整理花園…等等等。當被問到這週末要做什麼,很少有人會回答沒計畫,彷彿說出口就遜掉了;反觀在台灣,如果週末有什麼有趣的大計畫,還會給人這星期被操得還不夠慘的印象。就算在英國,週末還是要補眠的,但補眠是因為星期五晚上玩太晚,星期六睡到自然醒,睡醒之後找間可以曬太陽的酒吧吃份brunch,搭乘泰晤士渡船(Thames Clippers)到格林威治散散步,再爬上小山坡眺望倫敦全景,下午到手作市集尋片手工蛋糕,傍晚回到一區河岸餐廳欣賞暮色,入夜後上莎翁劇院看場戲,戲終人散再緩渡千禧橋,抬頭望見聖保羅大教堂在月色中,守護萬家燈火的安詳。


(Photo: St. Paul Cathedral from Millennium Bridge)

在倫敦,每個週末都可以很渡假。

arrow
arrow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