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泰晤士河畔的日子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校友徵文投稿的原文。
為了版面和主題,被編輯刪掉了大半的文章,文章脈絡變得有點奇怪,有些用詞也被改得些微偏離原意,所以雖然文章的所有權已經交給英國文化協會,還是在自己的blog上寫出全文。還是感謝英國文化協會接受了我的投稿!

null

“The next station is London Bridge. Change here for the Northern line and National Rail Services.”
走出人潮洶湧的地鐵站,星巴克的咖啡香混著Krispy Kreme的甜甜圈味撲鼻而來,我走向地鐵站口,從發City AM的印度人手裡接過開啟一天的早報,在三明治店Pret A Manger快速的點了杯White Earl Grey,穿過Hays Gallery挑高的天頂、走進公司的玻璃旋轉門、踏入充斥著刮鬍水和早餐味的電梯、在走廊上和同事互道早安,將筆電從公事包裡拿出時,我看了眼落地玻璃窗外,泰晤士河被陽光曬得明亮吸睛,河上的塔橋也成了炫目的白色。

早安。倫敦。
今天也是認真工作的一天。


(Photo: 8th Floor, 1 More London Place, London)

*

全英國65%的人口一天總共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職場上,要說在公司比在學校裡更能一窺所謂的「英國風」一點都不為過。三年,我在倫敦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時間,有許多和身為留學生時不同的體驗,除了變成令人回味無窮的記憶之外,透過工作,感覺自己也變成了英國文化的一部分,對英國文化的感情因此更加深刻,而回國後的現在,以一個台灣上班族的視角來回顧英國上班的經驗,比較兩者文化上的差異性也是十分有趣的事。

天氣問候語
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早已不是新聞,探討這種現象的書也不在少數,然而當自己實際上需要使用到這種社交技巧的時候卻又是另一回事。在事務所工作,常常需要和不熟的客戶打交道,快速的開場,有效的破冰後取得所需的訊息與支援。而神奇的是,天氣問候語從來沒有失敗過,總是可以確實又迅速地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一天的共事做最好的熱身。
英國的天氣陰晴不定,為此,可討論的主題多樣性高,每個人去上班的路途中也都一定會感受到當天的天氣,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性,天氣的好壞更會影響到人的心情,所以,貌似不經意地天氣問候就如同關心對方的感受。天氣問候的精髓在於:「全心投入、感同身受。」
「今天的雨真大呀!真是糟透了,對吧?」
「真的!來的時候褲腳都濕了。」
「噢不,那得趕快弄乾才行,不然你會感冒的。」
「別擔心,剛剛已經去弄乾了。」
這種熱身儀式久了,自然而然發展出對天氣的關心,甚至演變成在天氣劇烈變化的日子不和周遭同事們討論天氣就覺得不對勁,甚至會覺得,不問候他人天氣就覺得很失禮。

英式便當盒
一般人對於英國人午餐的印象就是三明治,事實上真的是這樣───三明治。但這裡不討論超市或三明治店賣的三明治,這裡要討論的是英國同事們的「手作三明治便當盒」。
首先是澱粉的部分,最常被使用的不外是吐司,但其實很多人會使用皮塔餅(Pita Bread),它比吐司更能像袋子一樣的把料包住,使用捲餅皮的人也不在少數,雖然這些料理是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影響,卻已經變成英國的在地文化。
餡料方面就更鈴瑯滿目了,除了超市賣的各種肉片和塗料,英國人還喜歡在三明治裡加入豐富的生菜和豆類,一個午餐盒裡的生菜量頗為驚人,有些印度裔的英國人甚至把餡料自製成咖哩口味。但截至目前為止,我見過最有趣的餡料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洋芋片(Crisps),這雖然不是這麼常見,但同事裡卻有好幾個人這麼做。當然,洋芋片不會是唯一的餡料,而是用來增加餡料的味道與口感,經過同事再三鼓催,我也曾試著在三明治裡放入洋芋片,原本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卻發現味道口感真的有加分。
英國人熱愛洋芋片的程度無法言喻,甚至有同事說:「Everyone is allowed one bag of crisps per day.」彷彿一天除了五蔬果之外,還要再吃一包洋芋片才行。所以洋芋片自然而然成了三明治便當盒裡的一個小配角。
然而,吃完三明治並不表示午餐結束,英式便當盒如果像日式便當盒一樣有分層的話,其中一層一定是水果。蘋果、香蕉和西洋梨最熱門,當然,西洋芹和削過皮的胡蘿蔔也很常見。
和吃著油炸雞腿便當和肉羹麵的台灣人相比,英式便當盒似乎是項健康的選擇。

再忙也要和你喝杯茶
在台灣的公司上班,喝茶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繁忙的工作當中多少需要一點咖啡因來醒腦,但對於英國上班族來說,喝一杯茶的意義並不只是那一杯茶。
一位英國友人就曾在一個壓力很大的工作環境中說過這樣的話:「I just need a tea. A cup of tea will solve my problems.」
英國的辦公室普遍都有小廚房,廚房的冰箱裡一定放著各種不同種類的牛奶───全脂、半脂、低脂,有時甚至豆奶,櫃子裡放著大大小小的馬克杯和各式茶包,抽屜裡有小湯匙。
令人昏昏欲睡的下午,在辦公室裡時常會聽到:「我想喝茶,要不要幫你泡一杯?」這種貼心地詢問身邊同事要不要也來一杯茶的話語,在台灣的辦公室是非常少見的。曾看過一個客戶的財務經理問他整個小團隊要不要喝茶,大家也都稀鬆平常的跟經理下訂單:「不要加牛奶。」「我要半脂牛奶不要糖。」「糖多一點,謝謝。」經理也能夠很厲害的記得每個人的要求。當然,茶包要浸泡多久、牛奶要加多少當然是自己泡的最合嘴,然而同事遞上的一杯熱茶,似乎有另一種溫暖的味道。
同事三三兩兩的去廚房泡杯茶也是很常見的小憩時間,各自埋頭苦幹的夥伴一起分享喘息空間,討論進度、說說八卦、閒聊跟工作無關的玩耍行程等等,結束後會更有精神工作。
事務所的工作忙季與非忙季落差很大,不忙的時候,甚至會和同事一起到公司裡的咖啡廳吃片胡蘿蔔核桃蛋糕,喝杯悠閒的下午茶。
這種忙裡偷閒的下午茶和飯店裡的貴婦下午茶是兩番風情,卻有濃濃的庶民英國風。

老闆就在你身邊
在事務所的審計部門,非經理階級的職員都沒有固定位置,可以在自己所屬的樓層選擇喜歡的位置坐。第一天上班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要坐在哪裡好,看到一個空位就隨興的坐了下去,覺得自己選的位置真不錯,採光好,旁邊的落地窗又可以看風景。安頓好了之後,就禮貌地跟左右鄰居打招呼。
「妳好,我是大衛。喔,妳是新來的,歡迎歡迎。」高高瘦瘦打著藍色領帶的大衛這麼說。
「我是保羅,妳好。有什麼不懂的儘量問。」頂著一頭漂亮的紅髮,眼睛非常水靈的保羅也和我握握手。
得到左右鄰居熱烈的歡迎後,便跟親切的保羅閒聊了起來。
沒多久,我看到大衛的"秘書”走過來確認他去美國的行程,也聽到保羅不停的接著一通又一通的電話,在電話裡和對方討論著複雜的會計準則問題,似乎依稀感覺到他們兩位似乎與我不太相同,於是,我在系統上查了一下他們兩個人名字,才赫然發現他們一個是公司的合夥人,一個是資深經理,腦內開始跑馬燈般的檢視自己剛剛有沒有失態。
在事務所裡,公司的老闆們就是這樣坐在新進職員的旁邊,階級並不是那麼的明顯。實體空間上就反映出淡薄的主從關係以及每個員工的平等與獨立性。每一個員工都是公司重要的資產,公司不是只想從員工身上搾取資源,而有責任提供教育與機會。被事務所錄取後,第一個月不是去上班,而是去上課,公司出錢出時間協助每個員工考上英國會計師證照。如果想要去海外工作,公司每年都會送優秀的人才到全球各個分公司工作交換。
這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也許才是企業組織應該存在的真正意義吧。

工作團隊也日不落
倫敦到底有多國際化?在Oxford Circus逛街血拼時聽到滿街各國語言參雜、地鐵一節車廂裡像色譜一樣的各種膚色…等等,從這些地方可以充分了解到倫敦作為世界級都會的氣度。
而事務所裡也不例外,充滿了全球化的特色,曾經待過一個審德國客戶的團隊,團隊的組成如下:英國籍合夥人、菲律賓籍資深經理、義大利籍經理、丹麥籍組長、其他組員分別是法國籍、英國籍與台灣籍(我)。在這種文化多樣性超極高的團隊裡工作是非常有趣的,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工作特色,譬如說義大利籍的經理不准組員在她享用午餐的時候和她講跟工作有關的事(八卦除外),法國籍的同事堅持每天下午三點所有的人要一起休息喝杯咖啡,雖然整組團隊裡沒有人看得懂客戶的德文檔案,但是丹麥文和德文有些相似,所以丹麥籍的組長可以充當翻譯。
邊上班邊體驗多元文化,在文化日不落的倫敦,也變得不是那麼奢侈的經驗了。


(Photo: Tooley Street from Pret A Manger)

週末活動大PK
在台灣如果問同事這週末有什麼好計畫,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沒幹嘛」「補眠」,這樣的問句本來應該是要刺激對話內容,但用在台灣上班族身上竟然常常變成一個冷場型的問題,所以當我剛從英國回台灣的時候有好一陣子都無法適應。英國人對於work life balance的認識比台灣人要好,公司主管也多能夠重視平衡的重要性,不會換個位置就換腦子要員工拼命加班,甚至主管自己也會很樂意和員工分享他自己的玩樂行程。在英國,法定勞工年假是25天,一年約有8天的國定假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放假的自由度很大,在英國工作的三年間,夏天幾乎能夠有一整個月都是渡假狀態,在國內悠閒地享受英國宜人的夏日,或出國到歐洲去探險。


(Photo: Greenwich Observatory, overviewing South East London)

英國人爭相炫耀自己長假去了哪裡玩樂就不在話下,每個星期五的午餐話題一定是週末計畫。看球賽、聽音樂會、看戲、鄉下渡假、飛到歐洲去city break、慈善路跑、去美術館、看展覽、野餐、整理花園…等等等。當被問到這週末要做什麼,很少有人會回答沒計畫,彷彿說出口就遜掉了;反觀在台灣,如果週末有什麼有趣的大計畫,還會給人這星期被操得還不夠慘的印象。就算在英國,週末還是要補眠的,但補眠是因為星期五晚上玩太晚,星期六睡到自然醒,睡醒之後找間可以曬太陽的酒吧吃份brunch,搭乘泰晤士渡船(Thames Clippers)到格林威治散散步,再爬上小山坡眺望倫敦全景,下午到手作市集尋片手工蛋糕,傍晚回到一區河岸餐廳欣賞暮色,入夜後上莎翁劇院看場戲,戲終人散再緩渡千禧橋,抬頭望見聖保羅大教堂在月色中,守護萬家燈火的安詳。


(Photo: St. Paul Cathedral from Millennium Bridge)

在倫敦,每個週末都可以很渡假。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背包客棧發過的預算文

12/31/2008 - 1/7/2009 Manchester- Luxor- Aswan- Cairo-Manchester
以下價錢為單人學生(包車車錢為一車)
Day 1 Luxor
- Thomsonfly來回機票從英國曼徹斯特到埃及Luxor: 180.23GBP
- 埃及簽證:15USD (乖乖牌隊不要買到黃牛簽證,我碰到的一家韓國人被overcharge)
- SleepingTrain車票從Aswan-Cairo:60USD (出發前狂打電話發信都沒用,到達當地直接去車站買就有,但我們提早了三天買)
- Taxi從airport-train station-hostel:40LE (其實有被貴到,但是我們太晚出來當時沒幾台計程車好殺價,在出關後停車場右手邊面向domestic arrival有個告示牌寫著taxi to downtown 25LE 但是當時晚上太黑沒看到)
- Sherief hotel 2人ensuit:20LE pppn (乾淨,有早餐,被子不夠暖,常沒熱水洗澡,冬天不推夏天推,LP Luxor地圖上第79號超市往北的前一條小巷,hostelbooker與hostelworld上都有,惟hostelworld上該旅館名為Bob Marley)
- 雜物食物:轉接插頭5LE,Kebab 4LE,晚餐20LE,水3LE, 吐司6LE(蘇打餅乾要17LE)
註:埃磅在當地機場換的價錢還不錯.從Luxor機場的話買簽證的地方就在出關前面不會miss掉.


Day 2 Luxor
- Sherief hotel安排的西岸Tour:50LE(應可以殺到40LE)+司機小費2.5LE
- Valley of Kings:40LE
- Valley of King 小接駁車:4LE
- Valley of Queen:20LE
- Hatshepsut:15LE
- Hatshepsut接駁車:4LE(其實根本可以用走的,但是有管理的人機車的不讓走,建議不理他直接走)
- Luxor Temple:25LE
雜物食物:Falafel 1LE, McDonald 25.75LE(被騙怕了直接去吃有標價的),Mobinil pay as u go sim card 20LE (有免費的20分中mobinil網內撥打)

註:參加hotel的tour之前有考慮騎腳踏車去國王皇后谷,但是坐車後不建議騎腳踏車去國王谷,遠而且很多上坡路

Day 3 Luxor
- 腳踏車一天:10LE(跟hotel租的)
- 渡輪單程:1LE(不論他跟你要多少就給1LE)
- Medinat Habu:15LE
- Ramesseum:15LE(記得在LP西岸地圖上的第1號售票亭買票先)
- Karnak Temple:30LE(這個不太確定,當時到達神殿時近五點售票亭已關,想用錢買通查票員但是tourist police在旁邊所以談判失敗,最後做了壞事直接從出口進去)
- 雜物食物:烤雞半隻15LE

Day 4 Aswan
- 兩人包車從Luxor至Aswan:300LE(說好250LE的計程車司機晃點我們只好臨時請hostel幫我們找車,沒得談價錢)+50LE小費(給的很不爽,但是又沒膽子拒絕一直站著不走的司機,大家到埃及就要努力變成沒有心肝的人)
- Esna Temple:15LE(很小,沒時間可以跳掉)
- Edfu Temple:25LE
- Kom Ombo:15LE
- Aswan minibus:0.5LE
- Memnon Hotel (2 private double ensuit with Nile view):55LE per person
- 雜物食物:LP上central aswan地圖上第43號Koshary Aly Baba:8LE(兩人吃一個),第40號El-Tahrer Pizza(兩人吃ㄧ個):埃及pizza 25LE+奶油派 8LE
註:想吃Koshary可以選擇Memnon hotel那條巷子的El Safwa 比Aly Baba份量多又便宜,想去阿布辛貝的人請在九點以前訂位(無論你跟誰定,或是想要自己租車),因為去阿布辛貝的團是集中與一家agency定的,私家taxi也必須提早加入police convoy,我們因為到處比價考慮太久(memnon hotel offers 80LE)因此錯過了時間,沒有去到阿布辛貝(也是可以坐公車或是坐飛機去,但是公車班次有限不確定何時回到aswan,飛機又太貴)

Day 5 Aswan

- 包車去Obelisk-High dam-Philae:70LE
- Obelisk:15LE
- High Dam:20LE
- 包小船一小時至Philae island:60LE(很不幸的當時只有我們兩個人,其他都是觀光團不讓我們跟,無法用多人來降低單價)
- Philae island:25LE (大推!!!!!!!)
- Felucca兩小時(兩人):50LE(飯店價格是一人35LE兩小時)
- Botanian Gardan:20LE(超級不推)
註:到Aswan做Felucca可以找capitain Hamada,我們和他相處的非常愉快,在船上不但有熱茶喝還讓我們學掌舵,可以在Memnon hotel對面河邊找到他(有電話的人可以call 0124840239)

Day 6 Cairo- Cairo Metro:1LE per ride
- Egyptian Museum:30LE
- Royal Mummy:60LE(很坑人但是還是會進去看)
- Citadel:25LE(不太推)
- Brother Hotel private double: 72.5LE pppn (位置好,近埃及博物館與metro,雖然在鬧街但是很安靜,乾淨而新)
- 雜物食物:Fishawi coffeehouse (LP p.129)點了四杯飲料30LE
註:埃及人與遊客的入場門票價格天差地別,我們付25LE近citadel,朋友卻只付了2LE

Day 7 Alexandria
- 火車cairo-alex-cairo:60LE
- Alex minibus:0.5LE
- Taxi to catacomb:5LE
- Catacomb:20LE
- 雜物食物:午餐LP上Alexandria Midan Ramla地圖第49號Mohammed Ahmed:6LE一個set for 2 ppl,晚餐LP上Central Alexandria地圖第32號fish market往西一百公尺對街Qaddourdu吃海產(兩隻烤魚兩隻烤烏賊, 2 salad, pitas, fruit):80LE for 2 ppl.

Day 8 Cairo
Giza入場:30LE
Cheops boat museum:25LE
egyptair單程機票cairo-luxor:242LE
註:因為在開羅有朋友開車帶,所以除了metro外的交通費用不清楚,我們沒有付錢進Giza要錢的兩個金字塔,朋友帶我們去了一個queen的金字塔進去不用錢,據說其實金字塔裡面其實都是一樣的,端看你想爬很長的密道或只是想爬爬看而已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 such spots, at this season, there is an admirable compass and proportion of natural harmony in colour, through the whole scale of objects;
in the tender green of the after-grass upon the meadows, interspersed with islands of grey or mossy rock, crowned by shrubs and trees; in the irregular inclosures of standing corn, or stubble-fields, in like manner broken; in the mountain-sides glowing with fern of divers colours; in the calm blue lakes and river-pools; and in the foliage of the trees, through all the tints of autumn, from the pale and brilliant yellow of the birch and ash, to the deep greens of the unfaded oak and alder, and of the ivy upon the rocks, upon the trees, and the cottages…” – William Wordsworth, Guide to the Lakes, first published in 1810

英國十九世紀浪漫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在他出版的”湖區導覽”一書中如此介紹湖區的秋景。華茲華斯在湖區居住大半輩子,即使是在商業導向的旅遊書中,仍然忘情地呢喃著他對湖區的愛戀,細數家珍般地道出各式秋葉的顏色。

湖區位在英格蘭西北部的坎布里亞郡(Cumbria),從曼徹斯特坐火車約兩小時(Manchester Piccadilly Station to Windermere Station),除了可以欣賞依山傍水的自然美景,還可以體驗鄉村小鎮的寧靜悠閒。住在中北部念書的學生多數會找個時間去湖區一遊。湖區占地很大,擁有大大小小約十四座湖,以溫德米爾(Windermere)為大眾運輸的對外門戶,主要的觀光小鎮包括安布塞(Ambleside)、格拉斯米爾(Grasmere)、凱茲維克(Keswick)、肯戴爾(Kendal)和鷹角(Hawkshead)。這幾個點大眾運輸相對方便,但其實要一窺湖區究極靜謐之美,租台車開往公車到達不了的角落是更好的選擇。



待在英格蘭時去過湖區兩次,兩天一夜行程各如下:
首遊: Manchester - Windermere - 遊湖船至Ambleside,宿Ambleside - 翌日遊Grasmere
住宿在Ambleside Backpacker http://www.amblesidehostel.co.uk/ 是一間由鄉村cottage改建成的背包旅社,安靜乾淨,有廚房可用,提供早餐。離Ambleside鎮中心有點距離(距離換價錢)。選擇落腳Ambleside是因為本來隔天計畫去Grasmere與Hawkshead,兩者之間沒有直通的公車,都要回到Ambleside搭。但實際出遊的時候因為一些陰錯陽差沒去成Hawkshead (公車班次少加上末班車時間早)。

再遊: Manchester - Keswick,宿Keswick - 翌日遊Grasmere & Hawkshead
住宿地點不可考(冏),Keswick有很多很不錯的B&B和Guest House,住在兩三樓的cottage裡,享受一下正宗英國鄉村生活。這裡有很多不錯的Guest House http://goo.gl/2it05

從Windermere火車站走到湖邊的Bowness-on-Windermere約20分鐘。湖區的空氣很好,可能因為靠水的關係氣溫比在城市裡要低,空氣可以用凜冽來形容,英文的話就是所謂的crispy air吧~



鄉村小學校的操場。為什麼英國的草可以這麼綠呢?



踢足球的孩子們



Windermere湖水邊



遊湖船上往Ambleside。秋季的湖區,林子裡呈現出深淺各式的紅與黃。一點都不輸日本的楓葉季。



Ambleside是比windermere or Bowness更寧靜的小鎮,雖然湖區的交通中樞就是Ambleside 街景行人給人的感覺還是一種甚囂。
在路標稀少的小鎮裡試圖尋找住宿的地點,找了很久卻只找到很明顯就不是Ambleside Backpacker的YHA,厚著臉皮進去問路。
"This is not Ambleside Backbacker right?"開門見山的問白痴話。
YHA的接待是個帥氣的小哥, 很nice提供了地圖。
他說"We are nicer than people in Ambleside Backbacker~nay~just joking"
英國人很愛開小玩笑。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來幽默一下。
不是讓人大笑的那種,是微笑的那種。

Ambleside Backpacker離碼頭挺遠,而且在小路上,雖然帥氣小哥說步行五分鐘,卻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包括迷路時間)。
英國人真的很愛走路,路上到處都是穿著建行裝拿著建行手杖的人。
旅社是一間像是理性與感性的姐妹住的Botton Cottage的小屋改成的,木頭地板走起來嘎嘎響。
Ambleside Backpacker的客廳



客廳另一角的鋼琴。



餐廳。



Ambleside鎮中心



湖區幾個小鎮裡,最喜歡的是Grasmere。
Grasmere是詩人華茲華斯鍾愛的心靈棲所,屋舍店面屈指可數,整個小鎮透著一股空靈,最適合步伐緩慢的旅人。



書店裡的詩集
石頭圍牆透出的歲月
曠野裡的鳥鳴
鋪路的落葉
涓流的小溪
青草上的水滴

用力的吸氣,讓全身充滿凜冽的空氣,彷彿身體可以消失在自然的寧靜裡。

華茲華斯住的鴿屋(Dove Cottage),開放參觀,裡頭盡可能的保留詩人長住時的樣貌,最有趣的是牆上貼滿報紙的房間,湖區的冬天很冷,生活不富裕的人家無法隨時點火取暖,在牆上貼報紙是最經濟實惠的保暖方法。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 William Wordsworth, “Daffodils”

英國人很愛種水仙花,在日本櫻花代表春天,在英國水仙花才是報春的使者。
常常在公園綠地上看到遍地的水仙花,蛋黃嫩黃的隨風在綠草上跳著舞。
華茲華斯寫的水仙花,就是Grasmere春天的樣子吧。

田園上的彩虹。這張是重遊Gramsmere時所拍,那天下間或下著小雨,空氣裡潤著水氣。



在Hawkshead的高點St. Michael’s & All Angels Church取的景。




湖區其實是個健行的好地方,在各個小鎮的網站上常有健行路線推薦。
如果有一天能夠回到湖區住長一點的時間,一定要試試健行,在英國最美的湖畔。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光、綠蔭、流水。
花園、野餐、古堡。

在一個風光明媚的夏日,跳上開往肯特郡的火車,來一趟非常英國風的小旅行。
首先。
里茲堡,不在里茲。


里茲堡歷史悠久,13世紀的時候落入長腳愛德華一世手裡,迅速變成這位國王最鍾愛的城堡。
都鐸時代又成為亨利八世擁有的55座城堡之一。
雖然亨利先生一輩子只去過里茲堡四次,但他將里茲堡從ㄧ個戰略性堡壘改造成適合人居的皇宮。
在他對第一任妻子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的愛意還未完全消失前,將這座美麗的城堡送給了凱瑟琳。
爾後,里茲堡幾經轉手,最後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一位美國女爵Lady Baillie繼承。
女爵將現代的空間設計帶入古堡內,使里茲堡有別於一般古堡,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二次大戰時期的房間,還是散發著濃濃的古典風情。
現在的里茲堡,是一家大小出遊的好地方。
陽光下跑來跑去的孩子、野餐墊上帶著草帽聊天的媽媽們、樹蔭下相偎著睡著了的情侶。

在一個滿載著歷史的地方,度過一個輕鬆悠閒的週末。
這就是英國的魅力所在。


*

從倫敦坐火車約一個多小時,來到肯特郡(Kent)的Bearsted Station,接駁公車直達里茲堡。
在排隊買入園票的時候,竟然走來一隻孔雀! 園區裡鳥類橫行,從野鴨到孔雀,全部悠閒的在花園裡遊蕩。



難得一見的白孔雀,花圃裡覓食中。



園區很大。越過小橋流水前行。



雖然要走很多路,但沿途綠草碧蔭,很舒服。



花園裡有許多池塘,池塘間以流水相繫。



湖水前一片開闊,可見不遠處的里茲堡。



連水邊的草都很美。



里茲堡被護城水包圍。天光雲影共徘徊就是這種感覺吧。



進城玩耍去。先從年代老的地方開始。
都鐸時代的小飯廳。



牆上掛著亨利八世最寶貝的獨子艾德華的肖像(複製)。(私生子Duke of Richmond and Sumerset不算的話)



愛德華說真的是個小帥哥,而且跟異母姐姐伊莉莎白一世長得一模一樣! (所以照推: 兩個人應該是像爸爸……)
伊莉莎白一世少女時候的樣子。



嬰兒房。



坐在窗邊看本書吧。



走廊



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建築常給人這種私密空間的感覺。
每一個小角落對主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資產,並且會受到認真的照顧。
難以想像這樣的地方可以容納皇室龐大的家眷與僕群。
1520年亨利八世前往法國加萊與法王法西斯一世進行歐洲史上著名的的英法友好大會Field of Cloth of Gold。為了要威震法蘭斯,亨利八世攜家帶眷的帶了超過5000人從格林威治經肯特往加萊而去。
行經肯特的時候就是落腳在里茲堡。
當時的空前盛況可想而知。

城堡裡的小教堂。牆上的立體畫非常美麗。



城堡的一角。轉換一下心情,歷史的腳步前進行到了近代。



女主人房。歐洲人的房間到現在都還是像這樣用色很大膽。



今天的舞會要穿哪一雙鞋子好呢?



客房。



小客廳。


圖書室。這個房間真的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呀~ 能夠擁有一間這樣的圖書室該有多好呀~



玄關。很有英國的自然簡約風。



出城啦。側面也很美。



去花園走走。里茲堡有好幾座花園。
我個人認為最美麗的一座是Culpeper Garden



在歐洲常有所謂的”英式花園”。
就像香檳之於氣泡酒,花園的經典就是英式花園。
在台灣常常有建商標榜自己的大樓有英式花園,但鮮少能抓到English Garden那種優雅又貼近自然的美麗精髓。

里茲堡還有一個賣點就是”鳥園”。
這隻不是玩具喔。



來到開闊的小丘上。盛夏的英格蘭,說有多美就有多美。



御禽術表演。由各式不同的鳥類進行長達半小時的表演。



這一隻琉璃金剛鸚鵡真是美呆了。



又聰明!好喜歡你喔~~


里茲堡裡頭還有個花園迷宮,雖然沒有很大,但是超沒方向感的我還是走了很久才走出來,邊走還邊有點害怕。其他賣點: 冰淇淋店的兩個服務生像阿多尼斯雙胞胎的化身一樣美麗。

里茲堡,非常好!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陣子因為美國Showtime製作的電視劇都鐸王朝(The Tudors)而迷上都鐸王朝歷史。
雖然倫敦各個跟都鐸王朝有關得景點都賣著它的DVD,這個四季38集的古裝劇臭名比盛名還多。
批評上主要針對是過多的情愛場景啦、扭曲人物個性啦、男主角Jonathan Rhys Meyers不夠帥(或很怪)等等。


但我還是力排眾議的成為這個電視劇的粉絲,既然選擇看電視劇不看紀錄資料片,那就承認娛樂性與教育性難兩全。
對於都鐸王朝的喜愛爾後又因為暢銷書Wolf Hall (by Hilary Mental)而越演越烈,不僅在小說用螢光筆畫重點,通勤時間反覆地聽著有聲書,每天搭地鐵的時候都有克倫威爾或是亨利八世的陪伴,亨利八世和他六個老婆四個小孩(有承認+活超過五歲)的各式肖像畫都倒背如流。
還曾經因為看Wolf Hall續集(Bring up the bodies)看的太認真,差點錯過飛去法國的飛機。

一切都是因為魅力十足的都鐸王朝。

倫敦近郊Richmond區的漢普頓宮是都鐸迷必採的點。
漢普頓宮原是亨利八世的Lord Chancellor沃爾西(Thomas Wolsey)所建。
沃爾西起仕於貧,憑藉著卓越的外交長才和執行力,成為集大權於一身的Lord Chancellor和樞機主教。
將年輕的亨利八世推上歐洲主權爭霸之巔。
漢普頓宮反映著沃爾西的至高權力,極盡奢華堂皇。
當時歐洲人文覺醒的浪潮,也反映在漢普頓宮從歌德式轉變成文藝復興式的建築特色上。
沃爾西失勢後,漢普頓宮落入亨利八世的手中,作為皇室的主要住所之一。

漢普頓宮坐地鐵就可以到,但韓良露在<大不列顛小旅行>一書中曾建議用水路抵達漢普頓宮,在船上看著宮殿緩緩出現在水平面上,感受一個時代的輝煌遺跡。水路行一直到我離開英國還是沒成行,變成一個小小的遺憾。

漢普頓宮頗大,大廳、舞廳、書房、房間、大廚房到花園。逛起來需要一個下午。





大廳,想像亨利八世在這裡開宴會~ 宮女們像蝴蝶般的跳著舞,布幔後總有偷偷商討謀略的大臣(壞)。



很多房間可以逛,漢普頓宮隨著個個時代的繼承者的裝修,宮裡的房間呈現出不同時期的建築特色。



誰來晚餐? 據說被亨利八世處死的妻子四號(Catherine Howard)的鬼魂常出現在漢普頓宮。(晚餐…是準備給她的嗎…)



漢普頓宮有定時免費導覽,由穿著都鐸時代戲服的人員解說。在皇宮的個角落,也都有演員三兩對戲,遊客可以站在一邊聽他們的對話。
對於都鐸王朝主要歷史不太清楚的遊客可能會有點不知所以,多少知道一點的,聽起來就會很有趣,感覺很像歷史補完一樣,由宮廷裡不同的角色來看各個歷史事件。



皇宮的後面還有很漂亮的花園。



春天的時候,漢普頓宮的廚房還會供應都鐸時代的熱食喔!
享受一下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都鐸宮廷作風!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到我是從英國回來的,為了攀談方便引起共鳴,常常會被問:英國天氣是不是很差啊?聽說東西很難吃是不是?

雖然是很想禮貌性地共鳴一下,但通常還是會忍不住說:不會呀,夏天天氣超好,也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老王賣瓜的成份有多高我自己不方便做評論,但是以一個事實的角度來分析,我所言一點都不浮誇。
天氣方面,倫敦的夏天乾燥涼爽,平均溫度在18-25之間,出去跑一圈公園也不會黏黏膩膩;冬天確實是陰冷潮濕,但下雨下到衣服都起霉味的台北完全沒有資格批評倫敦。
食物方面,請自詡為東方美食天堂的台灣做主審,倫敦自然無法登堂論之。
但英國的文化多樣性很高,倫敦人的消費力也很足,上至挪威下至南非,沒有哪一國的料理在倫敦吃不到。
我吃過最好吃的泰國菜和義大利菜也都是在倫敦。
再者,英國超市裡的起司蛋糕都比台灣排隊買的人氣商品要好吃十倍,。(請愛用Tesco Finest Blueberry Cheese Cake)

這種落落長的話當然只能自己私下寫寫,在人前也是笑笑不多說,避開老王賣瓜之嫌。

餐廳的東西好吃自然是不在話下,但偶而也是會想吃熱騰騰的小食。
倫敦有兩個我熱愛的市集,是小食的集散地。
一個是格林威治市集(Greenwich Market),一個是倫敦橋附近的Borough Market。

兩個都是非常適合做一日遊的highlight地點。
格林威治的話,可以早上去格林威治公園散步,去看看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線,中午去市集獵食,下午買個飲料回去公園躺在草上曬太陽。
Borough Market的話,早上去逛倫敦城(Tower of London)和塔橋(Tower Bridge),中午市集獵食,下午沿著泰晤士河晃晃,晃去Tate Modern隨意看看,晚上再上莎翁劇院看個戲。

格林威治Greenwich

在曼徹斯特唸書的時候第一次到倫敦跨年,第一宿就是友人在格林威治大學的宿舍。
唸書第二年復活節假期到倫敦度假的時候,也為了採本初子午線的點來了一趟。
當時下著大雨,公園裡空蕩蕩的,踩著從小山坡上緩流而下的水往天文台去,公園裡的大樹濕漉漉地低下頭,被風吹得嘩嘩響。
長住東南二區後,格林威治變成”遠一點的”後花園。
週末不想開發新世界的時候,就去格林威治曬太陽,爬上天文台看泰晤士河蜿蜒過倫敦。
有時候帶張花花的大床單,和朋友在草地上聊天野餐,聊累了就打個盹。
因為家門口有輛公車直接到格林威治,所以每每有朋自遠方來,一定會帶他們去格林威治,享受一下陽光、綠草與空地。

格林威治公園在倫敦眾多的公園中算是中等大小。但她是個緩坡公園,要去天文台一定要爬上坡,所以走一圈也算是挺有運動到。


格林威治公園頂,天文台旁邊的瞭望台。可以看倫敦東南景。


天文台,地上的線就是東經西經的分界點本初子午線。天文台裡展出近代天文演進相關的文物,內容偏歷史導向,非天文機制講解。


天文台門口的24小時時鐘。

在時鐘還不是那麼普及的時代,時鐘多是機械式轉動,久了時間就會不準。
因此發展出一種行業:到府收時鐘,將時鐘拿回格林威治去對時。
把時間這種資訊當成理所當然的現代人,可能難以想像以前的人是多麼緩慢地在度過同樣的24小時吧。
站在GMT零度點的格林威治線上,想著全世界的時間都是以此為準,讓全人類可以在同樣的基準上互相溝通,就有種天地之大的感覺。(台灣是GMT+8, GMT=Greenwich Mean Time)
古往今來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宇為時間,宙為空間。
格林威治,地球的宇宙從這裡開始。

肚子餓了就要獵食去。週末這個市集都是人滿為患,攤位約四點多就會開始收(或賣光)。


餓飛啦!快給我肉!


格林威治市集的食物賣點是”國際食物”,每一攤都不一樣。
土耳其捲餅(四星上),有西班牙烤飯(三星下),衣索比亞燴飯(四星),日本菜(烤鮭魚蓋飯四星但是要等很久),德國熱狗堡(三星上),英國Sunday Roast(四星),泰國Curry(沒吃過)…等等等。


價位在4~6磅之間,算是好價錢。


當然還有甜食與麵包類。
下圖的肉桂蘋果核桃蛋糕是我人生中的highlight。每去格林威治必吃,單單為了想吃她跑一趟格林威治過數次,經過推薦吃過她的人都讚不絕口。
如果現在中了樂透,前十件要做的事情其中一項一定是坐飛機去吃這個手工蛋糕。


格林威治市集打敗別的市集的地方是她的手作攤。
倫敦市中心的柯芬園(Covent Garden)也有大量的藝術小攤,但格林威治的小攤較沒有商業氣息,也完全沒有被連鎖店進駐,是可以輕鬆逛小物的地方。


格林威治其實還有除了曬太陽和填飽肚子以外的面相。
在清教徒戰爭以前,格林威治一直都是皇室的御所,有名的都鐸王朝亨利八世與伊麗莎白一世都是在這裡出生。後來改成海軍傷兵院與皇家海事學校。
現在在格林威治能看到的建築,內容物已經改成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和一個展許多航海相關油繪的Queen’s House。
對歷史不甚熟悉的我,來格林威治欣賞風景時總是覺得這就是美麗的英國呀!
但對歐洲、英國歷史很熟稔的外國友人卻覺得格林威治是一個令人心酸的地方。
德裔友人R.H曾說,看著格林威治就看到一個輝煌帝國的殞落。
夕陽西下時,河對岸遠方的金融城Canary Wharf高樓擎空而立,格林威治散落在綠草上的白色建築相較起來像斷垣殘壁。
這其中的唏噓,是一個從草莽小島來的我所不能完全體會的。

Borough Market

因為公司就在London Bridge地鐵站附近,中午從公司走到Borough Market算是很方便。
常常幾個感情好的同事約一約去市集覓食,中午的一個小時暫時忘記工作的繁忙。
Borough Market算是一個真正的市集,賣菜賣水果賣肉又賣魚,不像格林威治市集那麼偏觀光導向。
除了食材外,加工食物的種類也非常多:果醬、起司、橄欖油、Hummus、醃漬物、臘肉、義大利水餃、香腸…等等。
直接可以吃的東西也是目不暇給:烤飯、漢堡、熱狗、Panni、熱派、Fish & Chip、咖哩飯…等等。還有俗又大碗(倫敦標準)的牡蠣。
在Borough Market覓食每一次的大問題就是:不知道要吃哪一攤才好。

魚攤。非泰晤士河魚,品質保證。


現切臘肉薄片。讓你的開胃菜增色不少。


菜攤。根莖類最多。


烤馬鈴薯和燉肉上頭淋上熱呼呼的起司。(吃完下午直接打盹去,腦袋裡只剩下起司)


打包一塊蛋糕回去配下午茶。




倫敦的市集,是真正的覓食趣。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回生,二回熟。

以下是溫布敦之行一回生的takeaways:

1. Ground pass也是會售完的, 請搭最早的地鐵去排隊
2. 要插防曬, 排隊的地方有得曬
3. 要戴太陽眼鏡, 陽光一直會耀眼到晚上九點, 無法選座位的情況下得逆光看球
4. 要穿外套, 即使已經進入七月, 大西洋西風首當其衝的英國, 夜裡還是冷的不像話
5. 不要買水或帶水壺, 排隊的地方到處都有贊助商在發免費飲料
6. 準備現金, 全部的票都不接受信用卡
7. resale票centre court 10塊, court 1&2各5塊, 一人只能買一張票
8. court 1 & 2 到最後都會變成無人管地帶, 不用票也可以進去
9. 地鐵下車的地方在southfield站, 不是wimbledon站

聽了義大利同事的經驗分享:四五點悠閒的買張ground pass進場, 跑到centre court的裁判入場地方可以偷看球賽, 和看到一半就出來不看的人要票, 輕而易舉的就進到centre court看球賽。--> 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以為ground pass是個隨便就可以買到的東西,星期六很優閒的起床,很優閒的吃早餐,很優閒的出門,算好到達溫布敦的時候約是YT推薦的男雙開打11am前一小時,完全沒想到到了溫布敦看到的竟然是三個足球場大的草皮上排滿的人龍。

不是centre court才要徹夜排隊嗎!!! 乖乖的拿了Queue card,這時候還對於卡上的10324號沒什麼警覺性,乖乖的充滿希望的等著,隊伍裡的人或坐或躺,或看報看出打牌聊天野餐,還有管理人員來回巡視請人把隊坐整齊一點。就在草皮上無聊的一直查看手機上的live score,男雙打完了,一點多盧彥勳的男雙也開打了,隊伍有在動,有希望? 沒想到這時候管理人老爺爺走來宣布: The ground is full. 聽到之後腦中一片空白,為什麼這種事老是發生在我身上,我都不知道ground pass還有賣完的道理,覺得自己又回到三年前在埃及的亞斯文被宣布不能去阿布辛貝神殿一樣,是被神拋棄的孩子。

但是這裡有的是一大票被神拋棄的孩子。老爺說如果有人出來他們就會放人進去,但是要我們做好心理準備: what you will do this afternoon is wait. 好樣的,沒有一個人離隊,大家好像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了。

隊伍非常緩慢的移動,盧彥勳和搭擋打敗對手,威廉斯苦戰鄭潔,聽著排隊沿路的實況轉播。

進入溫布敦的園區內,人龍變成單條沿著草皮的邊緣(無盡...)的延伸,因為有排隊卡所以可以離隊去晃晃再回來,但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都乖乖的站在隊伍裡等。

排隊在溫布敦似乎是一種(令人驕傲?)的傳統,動線很清楚,流動廁所很乾淨,沿路有免費的Evian, 免費LavAzza咖啡攤,咖啡小推車上還寫著"We are the Queue", 儼然排隊也是一種時尚盛事的感覺。喝了咖啡,晃去遠處一個偌大的HSBC休息室,很意外的沒什麼人,裡面有液晶電視轉播比賽,供應各式茶點咖啡果汁,毫不客氣的點了伯爵茶,拿了a scone and a cupcake,坐在電視前的沙發上看Andy Roddick和Ferrer比賽。很意外的是覺得整個休息廳裡只有我一個人很認真的在看比賽,其他人似乎只是來吃吃喝喝和朋友聊天的,更加確定溫布敦不只是一個競技場合,更像是一個social場合。

六點多終於買到票進場,想看的比賽幾乎都比完了(囧),在各個球場晃了一晃,實在不知道該看什麼好,氣溫也頗低,本來預計要經典的在溫布敦喝Pimms的計畫也泡湯,雖然路上每個人都是人手一杯,我還是自認皮薄經不起冷。


決定去排排看再售票,爬上再售票的小山丘,看不到底的人龍在排centre court的票,晚上有Murry的比賽,怎麼可能會有人棄票回家? 完全不覺得centre court有排的必要,就去排了court 1,邊排的時候Tsonga已經打到第三局領先兩局(快點動阿,不然等買到票都已經打完了!!),最後還是進去看到了最後幾個game, 和Tsonga比的那個選手和他實力頗懸殊,KO的挺無趣的。

(Tsonga vs Lacko, court 1)


這場比完之後,球場幾乎人去樓空,接著是男女混雙,一邊是英國的Inglot & Robson,不看白不看。

這個叫Laura Robson的女選手發球極弱,幾乎是每發必失誤,不是出界就是擦網,雙發失誤送了N分給對手,完全替她的搭擋感到抱歉。

(Inglot發球, court 1)


太陽下山的很快速,觀眾席上照的到太陽的地方隨著每一個game的結束越來越小,照不到太陽的地方就好冷,我和好多其他的觀眾都一樣,一休息就換位置到有太陽的地方坐,追著太陽跑。

混雙比完九點多,跑去買了個吃的,加入電視牆前的山坡,像嬉皮聚會一樣滿坑滿谷的人去幫Murry加油(雖然真的不是murry的fan...)。


溫布敦之一回生,一整天都是挺有趣的經驗。

希望下次能在centre court看費德勒or Nadal or Roddick~

還要穿著外套喝Pimms!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Why can't we go to Brighton? I want to go to Brighton!" 傲慢與偏見裡班奈特家最小的女兒Lydia胡鬧著說。(BBC製作1995)

也許是這個惹人厭的女孩對布萊頓的執著,讓我對布萊頓興趣缺缺。到英國這麼多年,從來沒興起過去這個英國最有名的海灘度假城走走的念頭。對布萊頓的印象就是膚淺的人在海邊看人也給人看的地方,雖然在英國,講到海邊,人們就會想到布萊頓,但其實布萊頓並不是像南法那種沙灘天堂,既不是沙灘也不夠暖。更詭異的是城中還有一個長的像泰姬瑪哈陵的皇宮,很多人覺得那是個漂亮的皇宮,我卻只看到十九世紀歐洲人對亞洲的懵懂。

看電影Becoming Jane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覺得一段Jane在海灘散步的場景是在Brighton(其實不是),那一望無際的泥濘沙灘,還有凜冽的灰色海風,才讓我對英國的海岸又有一些嚮往。


問了去布萊頓的朋友那裡有什麼,答案竟然是有個海上遊樂園。該說什麼呢? 世道殞落吧。

周末氣溫預測25度,被朋友慫恿,抱著隨意看看得心情跳上了人滿為患的開往夏天的火車。

不穿鞋走起來就會很痛的礫灘,躺滿了人,脫了鞋進海裡泡泡腳,五月的海水還來不及被今年的第一天艷陽曬熱,冰的人哀哀叫,可是還是有很多人半身浸在水裡,站在水裡照像老不出來,大概是一種度假的宣示吧:我在海邊,我擁抱陽光和海水。


海上遊樂場,各式各樣的遊樂設施,從90度旋轉的到720旋轉的都有,從角子老虎機到棉花糖機都有。


朋友換了一堆的代幣不幫忙玩就走不了,沒想到玩一個18人PK的彈彈珠遊戲竟然得第一名,贏了還沒進自己手裡就知道會進垃圾桶的玩偶,我這人從來沒啥運氣的,這第一名馬上就把我的運氣用完了,過沒二十分鐘就發生慘案。

海邊的摩天輪。


對布萊頓唯一有點感覺的就是滿天飛翔的海鷗,看著海鷗急速的俯衝、乘著風滑翔,鼎沸的人聲也就消失了,剩下真正的陽光和真正的海水。

稍微觀光了一下假泰姬瑪哈陵(真Royal Pavilion),和朋友們在皇宮的草地上坐坐,玩了一下當期Stylist周刊裡的一個專欄遊戲: How well do you know the person next to you. 裡頭有五十道題,猜你的朋友的答案會是什麼,有些深澳的問題也有些有趣的問題,eg:他贊成安樂死嗎? 他有作過弊嗎? 他有偷過東西嗎? 其中有一題是對死刑的看法。我猜J贊成,但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認為大多數的人贊成死刑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假設死刑是所有刑罰中最糟的一種刑,但是如果有比死更慘的刑罰存在,譬如一生關在禁閉室剝奪其作為人的各種權利,那麼很多人應該會一樣不贊成死刑。很有趣的想法。

*

慘案: 在海灘上掉了我的項鍊。24歲的生日禮物。我的第一個Vivienne Westwood。絕版銀灰色orbit。

望著花花的礫石灘,傻傻的站著不知從何找起,大海撈針就是這種感覺吧,知道它就在放眼所及的某處,但是卻無法找到。夕陽無法在石子上產生任何暖度,退潮的海水拍打著涼意,我的難過來自於愧疚多於心疼,遺失了重要的人給的禮物,像斷了一種牽繫,變成一個背叛者的感覺。

在朋友的安慰之下離開夜色入侵的布萊頓,坐在火車搖晃的車廂裡,聽到海灘上項鍊輕聲的嗚咽。本來應該在胸口熨燙著寵愛的orbit,被遺棄在人去空蕩的海灘,千年之後星球的凌角會被磨的像貝殼一樣光滑,忘記我胸口的熱度。

Brighton, now forever remembered as the place I lost my necklace. Too bad.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津是座石頭城,劍橋卻是水城。牛津的氣質較陽剛,歷代出政經能人;劍橋卻有個陰柔的靈魂,容易出詩、小說、哲學的才子。牛津的夜晚比白天有味道,因為石頭高牆沒有了人的喧囂,在靜夜中會發出自己無形的低語;劍橋卻宜白日,才能見著楊柳木橋、小河輕舟的風光。牛津是推理作家喜歡的城市,因為沉重陰森的建築加上複雜如迷宮的巷弄,自然滋生幽微的人心;但劍橋卻是夢遊者的地方,這裡有許多嗑藥族會在夜晚的草坪上進入意識的迷幻空間。」--- 雙城記- 牛津、劍橋。韓良露<大不列顛小旅行>

*

來英國這麼久,終於第一次去拜訪牛津。去過牛津和劍橋的人通常都會推薦劍橋,一是劍橋的校園比較完整,不像牛津是大學城,商店和學院比較參差,二是劍橋的整體氣氛適合春日郊遊,三是劍橋有噱頭--撐船(多虧了徐自摩,從國中就開始對劍橋有憧憬)。牛津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嚴肅,但最近因為哈利波特的Great Hall的關係,又多了一個吸引普羅大眾的噱頭。

懶惰如我,沒做什麼研究就出門了,且看且走風。

韓良露描述的陽剛陰森的牛津沒看到,看到一片又一片草皮,一個個嗅得出歷史和學術味道的學院。做越多旅行越能體會所謂旅行的膚淺,旅人能體會的真實的在地感覺實在很有限,不在一個地方住一陣子真的無法體會,所以,牛津那種從萬千書堆手稿的幽微中吶喊出來的尊嚴,只能用想像的。

Christ Church的花園


Christ Church似乎不只是個教堂,而是一個學院(搞沒很懂),本來是主教Thomas Wolsey(亨利八世的Lord Chancellor)創建的學院,Wolsey被鬥掉了後,亨利八世就把它改成國王學院。教堂裡的花窗上還畫著亨利八世的HR(Henry Rex)徽章,還有主教的紅帽徽章。

Christ Church的入口


接下來就是哈利波特迷的朝聖行了

哈利波特不是在牛津拍的,不過很多場景都是取材於牛津的Christ Church

這是要進入Great Hall的樓梯。麥教授站在樓梯的頂端等著一年級的新生(全地球再沒有比Maggie Smith更像麥教授了,愛死她),哈利第一次和馬份相遇


馬份: You will soon find that some wizarding families are better than others, Potter. Don't want to go making friends with the wrong sort. I can help you there.
哈利: I think I can tell who the wrong sorts are for myself, thanks. (拒絕和馬份握手) -->哈利你從這個時候就開始發帥了!!

Great Hall


現在還是有在使用的大廳,常舉辦學術餐會。哈利波特的Great Hall大概比這個再CG挑高三倍吧。相較於電影,真實的這個Great Hall跟小說裡的還比較像,可以想像哈利聖誕節的時候留在Great Hall和榮恩在壁爐旁的長桌下巫師棋的樣子。

Christ Church的長廊,也是哈利波特長廊的靈感來源,可以想像穿著霍格華茲長袍的學生走來走去的樣子。


教堂外的草地上有孩子們在打板球(Cricket)。板球是個在英格蘭以及被英格蘭征服過的國家(印度、斯里蘭卡...etc)很風行的運動,以前斯里蘭卡的朋友和我解釋過遊戲規則,可是實在是太難懂了所以記不起來,板球一打可以好幾天。
對小男孩毫無招架力,尤其是在運動的小男孩,還穿著學院風背心!!!


比完賽的孩子們,發現我在拍他們,超級可愛的開始擺pose!!! 我也想要生一個金髮碧眼的小男孩!!!給他穿上小西裝叫他愛德華(>///<) (沒救的正太控快滾)


很難想像在牛津這種古老的學校唸書的感覺,古蹟就是自己的教室,歷史書上的人物就是自己的學長,應該會讓做研究變的感覺比較任重道遠吧(猜)。有個牛津畢業的同事,說他在大學唸書的三年,沒有哪一堂課的學生人數是超過三個人的,聽到的時候真的嚇到了(完全不能翹課啊!),上課都是和教授作討論,可以想見那種知識的交流和累積有多紮實,和台灣那種到教室都是找最後一排坐的風氣差的十萬八千里,只能說國家實力差距不是沒有原因的。


街頭藝人。唱得非常好,駐足許久。


牛津。也許是我自己在想像,走在路上的學生都有一種高貴,那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感覺。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獨自旅行是一種自戀。

一切都是關於自己,放大全身的毛孔去享受陌生的新鮮感。

一切都是關於地方;抑或因為陌生而產生距離的美感,抑或因為嚮往許久終於相見的驚艷感。

在一個好天氣,悄悄地接近世界上另一個角落的生活,那一瞥是如此珍貴,永遠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因為就算有機會再回來,妳也不會是同一個妳。

一個人旅行的時候,一切都是如此清晰。

會注意到路旁的小花叢而聞到新生的味道;和車廂裡同樣獨行的人攀談而輕觸另一個生命。

步伐自己決定,看的見不同於兩個人的風景。

有時候會迷路,有時候會寂寞,有時候會膽怯,但越過之後,又重新發現新的自己。

*

Early May Bank Holiday, 總覺得應該做點什麼,用倒數幾個周末這種方法逼自己去走走。J 說他一整個星期都沒認真工作所以今天要在家補工,就不和我去了,很想跟他說你再怎麼不認真也沒有我不認真,這一星期幾乎每天都快十點才到辦公室,自己都有一點心虛。後來真的出門了,也有點慶幸J 沒跟來,這種在鄉間走車道半個小時還不見目的地的旅行不是他的菜。

英國有好多國家保護的建築(either under English Heritage or National Trust),但是通常都在in the middle of nowhere,無車階級的人真的很難親近。如此鳥不生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大部分都是以前貴族的莊園、城堡,領地畫下來當然不會隔的近,和平民百姓活動的小鎮也通常會有一段距離,不然又何來莊園可言呢。但是也因為這種距離,外來觀光客很少,特別能夠體驗到純正的英國風。

周六在National Trust的網站上搜了一下,鎖定了位在倫敦和劍橋之間Saffron的一個維多莉亞時期的莊園,從Liverpool St.車站出發車程一小時。這天下著間歇的小雨,越往外開田野的面積越大,還看到一整片的黃花田,每次看到這種就覺得是油菜花。

Audley End車站是個典型的小車站,可能是那種一人管理的車站,走出車站連地圖都沒有,詢問站也關門,所以只好向路人問路,那人建議打車去,因為一路上沒有人行道而且很遠,和在google map上查的一樣沒意外,所以就還是用走的。

小車站


但一路上沒路標也沒路名,順著畫的超簡潔的map靠感覺走,還真有點擔心,但想想大不了就是走回頭路而以。

黃花田


叉路口,看起來是條人走的路不是車走的路,很猶豫要不要走走看,最後還是決定相信google map。這條小徑讓我想起07年的聖誕節,去Host Family家過節,25號那天全家人一起去健行,Host媽還找了一雙walking boots給我穿,在Lancashire的鄉間走了一下午,穿越不少像這樣的小徑。




終於到達Audley End已經是四十分鐘以後的事。草地上停滿了車,我猜很有可能我是唯一一個走來的遊客。


因為Bank Holiday的關係莊園作了好多活動,維多利亞式的訓鳥秀(Victorian Falconry),訊鳥員還穿著維多利亞時期的衣服,很有感覺。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是個強壯而野心勃勃充滿冒險者的時期,女人雖然還沒有完全從傳宗接代和家務中解放,但是在知識上想法上都逐漸具有雄性的特徵,多少要歸功於強悍的維多利亞女王。




莊園一角


房子裡不能照相,可惜。房子在十九世紀的屋主Lord Braybrooke與所有維多利亞時代的貴族一樣,熱愛自然科學,房子裡有好多鳥類標本,有些標本比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還要強悍,和獵犬一樣大隻的老鷹標本之類的。書也是超級多,除了一大一小兩個Library,各個起居室休息室的牆上都放了無數的書。仔細看一下這些書都是很難懂的套書,每一套都像百科一樣,只能說作為一個現代人,那些書應該只有專精該方面的學者才會去看。抄下了一些書: Zoology, Carpenter Glossarium, History of Yorkshire, History of Leicestershire, Manual Chronology, Shakespeare...還有長五十公分的聖經七冊,還有Annual Register,戶口登記? 真的很好奇屋主真的會拿這種東西來看嗎?還是只是想要讓牆面好看....

這房子也和都鐸王朝(有愛!)有相關,亨利八世在克倫威爾當Lord Privy Seal的時期大舉肅清腐敗教會,把教會的黃金銀兩全部拿來充國庫,這個房子原本是個修道院,亨利八世把他送給他的宰相(Lord Chancellor)Thomas Audley。在The Tudors電視劇裡的Audley是個蠢蛋,Walf Hall小說裡的Audley到還不算太蠢,雖然精通法律但是執政上還是跟克倫威爾無法相庭抗禮。

房子裡還有很多漂亮的鐘,一個Dressing Room走廊上放的鐘的下面有個氣候鐘,鐘上的指標分別是Fair, Set Fair, Very Dry, Stormy, Much Rain, Rain, Change,可以想像管家每天知道氣象之後在主人還沒起床之前就把鐘條好的樣子。英國人對於氣候的obsession真的很可愛,應該是源自於氣候本身真的很多變的關係,一分鐘前還在刮風下雨,下一分又放晴了。出國前同事送我的書"瞧這些英國佬-英格蘭人類學田野報告"- Kate Fox裡頭就針對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的這種社會現象作了一些討論,總而言之英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比其他的歐洲人要拘僅,不熟的人討論的話題能夠不personal就不personal,談天氣是最好的選擇了,既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又很多變所以很多可以聊。在英國這邊開始上班之後,跟客戶真的是一天到晚都在聊天氣,常常都是一天工作的開場白。我自己本身是把這種聊天當成一種儀式,因為知道它的作用,不知道英國人本身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意識。

露濕青皋的感覺


賣草藥盆栽,只要是英國人,gardening的症狀就會發出來,不管是在哪一個歲數的時候發作。之前一個客戶的財務長(一個胖胖的老爹叫Patrick,我和經理私底下都叫他Patty)和我說他覺得他一定是老了,因為最近突然對園藝很有興趣,我問他開始買園藝雜誌了沒有,他說他還沒到那個程度,但應該也差不多了。


這次來最有趣的就是僕人生活實錄,之前一直聽說漢普頓宮有這種穿戲服演給人看的活動,但一直沒碰到,這次竟然被歪打正著了,非常開心。
洗衣間。最喜歡漿過的被單了,這些貴族每天都可以睡像飯店一樣鋪好的床真是太爽了。


廚房,演戲的女的正在抱怨廚房的工作有多繁忙,另一個女的在調酒。


管家房


洗廚具

這一景讓人想到米勒的畫,十九世紀的工人階級的日常生活,在日常反覆循環的點滴之中找到永恆,謙卑的盡己身的工作就是一種虔誠。




爐子


活動之一,馬術。


這一景讓人想到竇加的賽馬系列作品。不過這邊演戲是演他們是軍人,但是現場的悠閒氣息真的跟貴族假日賽個馬的感覺有搭。


馬真是神奇的動物,為什麼可以這麼美呢。可以養馬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回程只花了半個小時,沒有迷路也沒有猶豫。

Audley End House 很不錯。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機裡的Xiami app 放了宇多田光的Come Back to Me
雖然是一首被我收藏的歌
在並沒有選擇播放它的時候出現
還是會有一小點surprise
剛好在公館的公車島上等過馬路去舟山路
以前有一陣子每天上下班都在聽這首歌
可是身邊走過的風景大不同
明明最後一段聽這首歌上下班的日子是在East Acton
腦子裡第一個浮現的卻還是Canada Water的水岸
水邊的寧靜就像Dock裡的水一樣無波無紋
上班時間小為疾走的上班族也無法打擾它的睡顏
夜裡
Canary Wharf的金融高樓倒影在黑色的水面上
全世界的喧囂似乎都離此遠去

我偶而摘下耳機
從激昂的旋律裡抬頭
洽聽到自己的踅音沿著水邊的石磚前行
水上的鴨子若有似無的划著水
在身後留下長長的漣漪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奧地利的認識, 如果曾經有的話也都已經還給歷史老師了。腦中的印象主要是真善美,再來就是大學一門選修課介紹的奧地利音樂,莫札特、史特勞斯等等。維也納音樂聖地的樣貌也都是很模糊的想像。

出門前買了本旅遊書, 看完之後也還是決定就去看一些觀光客必遊景點, 對於歷史文化的認知缺乏, 就連看著書也一樣不知道去哪裡好。很幸運的YT在我們出發的前一天連絡上了住在維也納的友人R,這三天在維也納省了很多看地圖找路的時間, 交通飲食上也很有門路。

*

Day One

從下飛機一直到市中心,維也納都靜悄悄的。車站沒有驗票機, 沒有站員, 路上行人少, 路上有車也都沒有什麼聲響。街道巷弄乾乾淨淨,整個維也納市中心原本是個百姓不能進入的皇城,開放了之後,皇城的建築改成現代用途,但仍保持著宮殿的原樣,所以除了博物館、歌劇院以外,連一般逛街購物的商區也是美輪美奐的老建築。

此行的目的其一是看一些巧克力、甜點的包裝,順便scout for 商品,商情參考。所以第一天R帶著我們跑了許多奧地利有名的點心店、百貨。

我的感覺是維也納是一個德語版的巴黎。有巴黎那種華麗優雅的宮廷氣質,但是少了浮誇,取而代之的是德語文化裡的務實與俐落感。一路上狂看精美的讓人想收藏的巧克力和蛋糕,覺得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流連蛋糕店,整天吃蛋糕喝茶就好了。R帶我們去有名的超市Julius Meinl,裡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所謂目不暇給真的是體驗到了。住在奧地利會被寵壞,什麼東西都這麼精緻,英國相形之下只能用粗野來形容。

其中一家巧克力店(Altmann & Kuhne),有名的點在於它的包裝,每一個盒子和盒上的裝飾都是手工的,客人挑盒子然後可以在盒子裡自己挑選想要的巧克力,一盒小小的巧克力要價快20歐,很兇猛。盒子還有做成小梳妝櫃、書櫃的樣子,可以想像以前奧地利的貴族老爹心情好就買一個給寶貝女兒當玩具的情景。


被R戲稱為貴婦超市的Julius Meinl,連擺蔬菜水果也很有藝術感。酒區大好,回國之後真的會想念歐洲的超市酒,又便宜又美麗,逛酒區就像逛書店一樣,每一個個體都散發著自己的故事。




維也納市中心有好多馬車,慢慢駕著,公車毫不為意的跟在後頭,這種優閒感除了歐洲以外看不到的吧。


Hoflburg Palace


R在奧地利住了五年多,在維也納音樂大學音樂教育系,主修長笛,是個好惡分明的長腿妹(特別註明長腿是因為我沒想到她這麼高,與她和YT走在一起,感覺自己特別矮。) 在維也納待久了,訪客也多,已經練就成專業導遊了,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整個行程超快,劈哩啪啦的把該看的都掃過一遍,停下來照個像一抬頭她已經走的老遠(長腿的關係...)。

晚上去一家R很推的餐廳吃各種奧地利的有名菜(http://www.salmbraeu.com/),炸豬排(結果吃了發現其實是炸牛排!?老闆豬用完了嗎)、烤豬腳、烤肋排、還有一個很奇妙的鍋物(綠色的麵糰糊+墩肉+紅石榴果醬!!),三個人plus R的友人四個人吃的超飽喝了酒竟然一個人只要17歐,同樣的一餐在倫敦吃一個人可能要爆30了吧。

聽R說了很多他在奧地利求學的艱辛過程,從零開始學德文,進大學之後每一科期中末考全部都是教授一個個口試,真是難以想像的教育體制。

當日最喜歡的戰利品: 千里飄香水果茶,這茶放在包裡一下子,再把包打開整個包都飄著水果香。


Day Two

瘋狂早餐,能夠想到的早餐可以有的東西都出現了,不該有的東西也出現了?! YT難得回到歐洲狂吃英式早餐(主攻煎蘑菇),然後又眼尖的發現竟然還有氣泡酒,喝到賺到的喝了他兩杯。但是選擇太多也發生囧事,企圖泡杯奶茶,牛奶裝在瓷灌裡有三種選擇:skimmed, whole, butter milk。不知道butter milk是什麼但是很有探險心的就拿起來到進茶裡,結果像是蛋花打到湯裡一樣,整個人囧在bar台,不知道要如何湮滅證據。

每天早餐都一樣兇猛的吃法,最後一天還厚顏無恥的打包三明治當中餐,做這種賊事我已經訓練有術,輕而易舉避過巡視的服務生包了兩個超大三明治,還A了水果進包了。(這種事真的留下文字記錄好嗎 囧)

Courtyard Marriott不錯,可惜待了三天都沒看到YT發現的打開門就會自動收起來的捲窗(收得太快每次我都只看到正常的窗)。

有鑑於R帶我們走的太快,又花了一些時間把昨天走過的又走了一次。進去市中心的大教堂(Stephansdom),很幸運的碰到音樂會,坐"已經很擠很小卻還有一個胖老爹當電梯先生"的電梯上了教堂頂瞧了瞧。維也納市區裡此起彼落的教堂有些是歌德式有些是巴洛克式,Stephansdom是哥德式的,教堂頂還有道地利特有的一種陶瓷磚用馬賽克的方式拼出代表維也納和奧地利的雙鷹。

雖然不是基督徒,但是教堂裡虔誠的氣氛總是讓我也想當謙卑的子民,片刻也好。


May god give you courage and luck, cast away your doubts and sail you on your journey with steadfast wind.
My dear. I pray for you.
May god be with you when I cannot and protect you when I am unable.
My dear. I pray for you.

老茶店一間,賣各式各樣的茶,都裝在很有中國風的大桶子裡,試聞的時候店員會不厭其煩的把整大桶拿到桌上給客人聞。買了一個叫做Nelson的蘋果茶還有香料味很濃厚的Earl Gray。


到奧地利怎麼可以不和莫札特照張像呢? 被R帶著走連自己走到哪一個公園都不曉得囧,但總之照到莫札特了。


還跑了其他地方,金色史特勞斯像、國會和市政府。R帶我們去了維也納大學的其中一棟校舍,周末的關係裡頭靜悄悄的,如果沒有人帶的話應該是不會想到要進去。


在學校的廁所裡意外的看到有趣的塗鴉,是高中英文老師(Lord of the ring迷)最愛的一段形容亞拉岡的原文:

All that is gold does not glitter;
Not all those who wander are lost;
The old that is strong does not wither;
Deep roots are not reached by the frost;
From the ashes a fire shall be woken.
A light from the shadows shall spring.
Renewed shall be blade that was broken.
The crownless again shall be king.
哪個學生雄懷大志等伯樂阿~

在我麼慫恿之下,去了遙遠的白水公寓(Hundertwasserhaus),還好有R帶路不然應該會是辛苦的找路之旅。白水公寓是個奧地利有明的建築家蓋的一個活公寓,所以不開放參觀只能看外觀。R和YT的感想都是不會想要住在裡面囧。


晚餐希臘菜,三個人小看分量點過多,三道菜都沒吃完,可是還是好便宜阿(比倫敦)。

Day Three

美泉宮(Schloss Schonbrunn),艷陽高照,黃土地+白碎石地亮的不戴墨鏡鐵定要瞇眼睛走路,和YT都是已經對皇宮內部麻痺的人所以沒買票進去,就在花園裡晃晃。玫瑰架,不知為何這個玫瑰架我覺得很有巴伐利亞民族風,鮮豔的紅色綠色,讓人有種穿著大裙子綁袖襯衫的女孩跳起舞來的感覺。


殺去Belvedere看克林姆的畫,到奧地利怎麼可以不看克林姆呢。


結果真的看到了,和YT兩人很仔細的研究了The Kiss,兩個人都沒啥感覺。兩個人還比較喜歡被眾人包圍的Kiss旁邊一幅小的兩個人魚擁抱圖,那漂瀉的髮絲像海水一樣。克林姆的畫派Secession標榜解放主題解放色彩,在當時算是頗前衛的概念,看他的畫,會覺得他已經跨進現代藝術家的那種象徵手法了。不過,和YT兩個人都是對象徵性的畫沒什麼興趣的人,很幸運的館裡也展了不少印象派和Realism的畫,兩人都看得很開心。

然後進入當日重頭戲:排國家戲劇院站票。

背包客棧上建議三點多就要開始排,兩人很乖巧的就去排了,排隊的地方在戲劇院的左側小門,去的時候沒什麼人,而且開演前80分鐘才開始賣票,我就跑去買咖啡,買回來的時候隊伍已經移進小門裡也聚集了不少人,我多想就要鑽進隊伍裡去找YT,沒想到竟然被看守的警衛阻止要我排到後面。警衛說只要離開位置就算放棄。就這樣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等待,終於買到4歐的費加洛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沒想到嚴格的控管還沒結束,買完票還要排隊進站票區,管理員讓所有人站定,然後每個人在位子前的欄杆上繫上圍巾或手帕作標誌,才放我們走。有沒有這麼嚴格的站票系統。很幸運的站在站票區(戲院一樓)的最前排,而且連站票區的欄杆上每個人都還有字幕,真是有高級。


開演前去戲院後頭的沙河飯店吃了有名的沙河巧克力蛋糕(其實還好耶...)到還比較喜歡另外點的Apple strudel (之前看德國同事點過)

(點咖啡還給水,真是很人道)


apple strudel, 對蘋果類的甜點超沒抵抗力。


費加洛婚禮,很意外的竟然是個鄉土亂搞愛情劇! 完全扭轉我對莫札特的印象。不過劇情如此波折不冷場音樂又這麼好聽,莫札特真的很厲害。四小時多的歌劇,中場休息的時候貴婦紳士們出來透透氣伸伸腳,我們則是看到空椅子飛也似的跑去坐下來。


*

維也納,一個氣質代替摩登,音樂代替噪音的城市。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就是我覺得我不能回美國的原因,看看這些房子,在美國建築很好的原因是新是摩登,但是它們都缺少了像這樣的靈魂。"

J 在餐桌上這樣說,桌上的燭火照著扶手椅上細膩的綠色花紋。

歐洲迷人的地方就是這種完美的歷史與現代的融合,所有事情的演進都是漸進式的,思想行為上再怎麼先進,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還是依存在傳統的事物上。歷史的堆積讓一切如此細膩。歷史的步伐讓新的誕生帶有獨一無二的風格。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形容覺得挺貼切的"The US is based on possibility; the UK on history. The US is based on what can be; the UK on what has been. "

我是相信沒有歷史就沒有靈魂的。一個人絕對可以活著好好的without it, 但是那種生活的質量是很膚淺的。

*

星期六早上四點就起床,為了趕7:40從蓋特威機場飛南法尼斯的飛機。搭上了查好的夜班公車,搭上了第一班HC line地鐵,也順利的轉線搭上了第一班Jubilee地鐵,一切都在計算之中,到達倫敦橋地鐵站的時候將是5:47分,然後可以順利的搭上5:52分的火車去機場。我引頸期盼的電子書(Wolf Hall續集)當天早上送達,Kindle上出現這本三月就訂下來的書高興的無法言諭,在車上無法自拔的掉進亨利八世的夏日狩獵之旅,於是就坐過站了,完全沒聽到站名廣播。搭車回頭到達火車月台的時候,班次顯示板上寫著時間5:53,火車已經準時離站。這個白痴事蹟旅行的一路上一直被朋友拿來笑話。

南法尼斯,有名的歐洲度假勝地,是個海邊的小城,一度是義大利的領土,所以建築飲食人文上都還有很濃厚的義大利風。但是這次週末短短的邂逅,還是覺得法國味比較重。

五月的尼斯氣溫很剛好,溫暖的可以讓人在海灘上穿著比基尼曬太陽,但是還沒有熱到走幾步路就要流汗。整個城環繞著地中海的一個小湾,環海的道路就是最主要的一條路,沿路都是飯店,海灘上滿是餐廳酒吧,然後是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曬太陽、游泳的人,會懷疑這整個城市的居民是不是全是遊客或者是退休的人。


精品小店很多,都不是那種國際大牌子,每間都小巧精緻,櫥窗裡的衣服讓人驚艷,但是價錢也讓人乍舌。可能是五月的關係,旅遊旺季還沒到,整個尼斯城有種悠閒的空曠感。和朋友們悠閒的從飯店晃回海邊,找了一家看順眼的餐廳坐下,一坐就是兩三個鐘頭,餐廳裡其他的客人也都是一樣的悠閒感,浮木地板,米白色的大洋傘下,帶著太陽眼鏡喝著玫瑰酒。




歐洲人對於休閒的定義和東亞人是不同的,這些享受並不代表他們有錢,這些人就算是銀行裡只剩下下個月的房租,這個月還是會去海邊吃一頓100歐的大餐。但是也因為這種消費力,服務與產品的價格也高,薪水也就跟著高,是一種往毛利高的方向走的循環。

爬上一個小山丘往下看的港口。


飯店的陽台。第一次住到有三個落地窗加陽台的房間,整個很融入歐洲度假風。


第二天去了坎城,火車是法國國鐵TGV,做到新車好開心。法國德國的火車都比英國的火車好太多了。


車程半小時到達坎城,又是另一個地中海海灣。坎城的氛圍比尼斯要活潑,但是也比尼斯要粗野一點。雖然是比較吸引人的沙灘不是礫灘,但是規劃沒有尼斯好,海邊建物太多,幾乎是不進去海邊的餐廳或酒吧就看無法接近沙灘。和朋友隨意選了一家餐廳去喝了杯雞尾酒,服務生長的都超正點(屁股一個比一個翹囧),金髮古銅肌淺到不能在淺的綠眼珠。


從小就培養度假的思維,歐洲人的work life balance比亞洲或美國好太多了,在英國如果和同事或主管提到要去度假,絕對是被正面評價,還會很開心的開始聊天,在台灣如果提到要去放假總是要一副對不起整個工作團隊的態度才正常。


小市集


星期一早上飛回倫敦直接進公司,累趴。

尼斯好Nice is nice。

朋友說他會想要一個在海邊的房子,另一個朋友也附和,但不知道為何自己對這個想像沒有太心動,我好像比較喜歡山吧,對於在山上有一個房子的感覺更嚮往一點。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