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徵文投稿的原文。
為了版面和主題,被編輯刪掉了大半的文章,文章脈絡變得有點奇怪,有些用詞也被改得些微偏離原意,所以雖然文章的所有權已經交給英國文化協會,還是在自己的blog上寫出全文。還是感謝英國文化協會接受了我的投稿!

null

“The next station is London Bridge. Change here for the Northern line and National Rail Services.”
走出人潮洶湧的地鐵站,星巴克的咖啡香混著Krispy Kreme的甜甜圈味撲鼻而來,我走向地鐵站口,從發City AM的印度人手裡接過開啟一天的早報,在三明治店Pret A Manger快速的點了杯White Earl Grey,穿過Hays Gallery挑高的天頂、走進公司的玻璃旋轉門、踏入充斥著刮鬍水和早餐味的電梯、在走廊上和同事互道早安,將筆電從公事包裡拿出時,我看了眼落地玻璃窗外,泰晤士河被陽光曬得明亮吸睛,河上的塔橋也成了炫目的白色。

早安。倫敦。
今天也是認真工作的一天。


(Photo: 8th Floor, 1 More London Place, London)

*

全英國65%的人口一天總共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職場上,要說在公司比在學校裡更能一窺所謂的「英國風」一點都不為過。三年,我在倫敦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時間,有許多和身為留學生時不同的體驗,除了變成令人回味無窮的記憶之外,透過工作,感覺自己也變成了英國文化的一部分,對英國文化的感情因此更加深刻,而回國後的現在,以一個台灣上班族的視角來回顧英國上班的經驗,比較兩者文化上的差異性也是十分有趣的事。

天氣問候語
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早已不是新聞,探討這種現象的書也不在少數,然而當自己實際上需要使用到這種社交技巧的時候卻又是另一回事。在事務所工作,常常需要和不熟的客戶打交道,快速的開場,有效的破冰後取得所需的訊息與支援。而神奇的是,天氣問候語從來沒有失敗過,總是可以確實又迅速地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一天的共事做最好的熱身。
英國的天氣陰晴不定,為此,可討論的主題多樣性高,每個人去上班的路途中也都一定會感受到當天的天氣,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性,天氣的好壞更會影響到人的心情,所以,貌似不經意地天氣問候就如同關心對方的感受。天氣問候的精髓在於:「全心投入、感同身受。」
「今天的雨真大呀!真是糟透了,對吧?」
「真的!來的時候褲腳都濕了。」
「噢不,那得趕快弄乾才行,不然你會感冒的。」
「別擔心,剛剛已經去弄乾了。」
這種熱身儀式久了,自然而然發展出對天氣的關心,甚至演變成在天氣劇烈變化的日子不和周遭同事們討論天氣就覺得不對勁,甚至會覺得,不問候他人天氣就覺得很失禮。

英式便當盒
一般人對於英國人午餐的印象就是三明治,事實上真的是這樣───三明治。但這裡不討論超市或三明治店賣的三明治,這裡要討論的是英國同事們的「手作三明治便當盒」。
首先是澱粉的部分,最常被使用的不外是吐司,但其實很多人會使用皮塔餅(Pita Bread),它比吐司更能像袋子一樣的把料包住,使用捲餅皮的人也不在少數,雖然這些料理是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影響,卻已經變成英國的在地文化。
餡料方面就更鈴瑯滿目了,除了超市賣的各種肉片和塗料,英國人還喜歡在三明治裡加入豐富的生菜和豆類,一個午餐盒裡的生菜量頗為驚人,有些印度裔的英國人甚至把餡料自製成咖哩口味。但截至目前為止,我見過最有趣的餡料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洋芋片(Crisps),這雖然不是這麼常見,但同事裡卻有好幾個人這麼做。當然,洋芋片不會是唯一的餡料,而是用來增加餡料的味道與口感,經過同事再三鼓催,我也曾試著在三明治裡放入洋芋片,原本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卻發現味道口感真的有加分。
英國人熱愛洋芋片的程度無法言喻,甚至有同事說:「Everyone is allowed one bag of crisps per day.」彷彿一天除了五蔬果之外,還要再吃一包洋芋片才行。所以洋芋片自然而然成了三明治便當盒裡的一個小配角。
然而,吃完三明治並不表示午餐結束,英式便當盒如果像日式便當盒一樣有分層的話,其中一層一定是水果。蘋果、香蕉和西洋梨最熱門,當然,西洋芹和削過皮的胡蘿蔔也很常見。
和吃著油炸雞腿便當和肉羹麵的台灣人相比,英式便當盒似乎是項健康的選擇。

再忙也要和你喝杯茶
在台灣的公司上班,喝茶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繁忙的工作當中多少需要一點咖啡因來醒腦,但對於英國上班族來說,喝一杯茶的意義並不只是那一杯茶。
一位英國友人就曾在一個壓力很大的工作環境中說過這樣的話:「I just need a tea. A cup of tea will solve my problems.」
英國的辦公室普遍都有小廚房,廚房的冰箱裡一定放著各種不同種類的牛奶───全脂、半脂、低脂,有時甚至豆奶,櫃子裡放著大大小小的馬克杯和各式茶包,抽屜裡有小湯匙。
令人昏昏欲睡的下午,在辦公室裡時常會聽到:「我想喝茶,要不要幫你泡一杯?」這種貼心地詢問身邊同事要不要也來一杯茶的話語,在台灣的辦公室是非常少見的。曾看過一個客戶的財務經理問他整個小團隊要不要喝茶,大家也都稀鬆平常的跟經理下訂單:「不要加牛奶。」「我要半脂牛奶不要糖。」「糖多一點,謝謝。」經理也能夠很厲害的記得每個人的要求。當然,茶包要浸泡多久、牛奶要加多少當然是自己泡的最合嘴,然而同事遞上的一杯熱茶,似乎有另一種溫暖的味道。
同事三三兩兩的去廚房泡杯茶也是很常見的小憩時間,各自埋頭苦幹的夥伴一起分享喘息空間,討論進度、說說八卦、閒聊跟工作無關的玩耍行程等等,結束後會更有精神工作。
事務所的工作忙季與非忙季落差很大,不忙的時候,甚至會和同事一起到公司裡的咖啡廳吃片胡蘿蔔核桃蛋糕,喝杯悠閒的下午茶。
這種忙裡偷閒的下午茶和飯店裡的貴婦下午茶是兩番風情,卻有濃濃的庶民英國風。

老闆就在你身邊
在事務所的審計部門,非經理階級的職員都沒有固定位置,可以在自己所屬的樓層選擇喜歡的位置坐。第一天上班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要坐在哪裡好,看到一個空位就隨興的坐了下去,覺得自己選的位置真不錯,採光好,旁邊的落地窗又可以看風景。安頓好了之後,就禮貌地跟左右鄰居打招呼。
「妳好,我是大衛。喔,妳是新來的,歡迎歡迎。」高高瘦瘦打著藍色領帶的大衛這麼說。
「我是保羅,妳好。有什麼不懂的儘量問。」頂著一頭漂亮的紅髮,眼睛非常水靈的保羅也和我握握手。
得到左右鄰居熱烈的歡迎後,便跟親切的保羅閒聊了起來。
沒多久,我看到大衛的"秘書”走過來確認他去美國的行程,也聽到保羅不停的接著一通又一通的電話,在電話裡和對方討論著複雜的會計準則問題,似乎依稀感覺到他們兩位似乎與我不太相同,於是,我在系統上查了一下他們兩個人名字,才赫然發現他們一個是公司的合夥人,一個是資深經理,腦內開始跑馬燈般的檢視自己剛剛有沒有失態。
在事務所裡,公司的老闆們就是這樣坐在新進職員的旁邊,階級並不是那麼的明顯。實體空間上就反映出淡薄的主從關係以及每個員工的平等與獨立性。每一個員工都是公司重要的資產,公司不是只想從員工身上搾取資源,而有責任提供教育與機會。被事務所錄取後,第一個月不是去上班,而是去上課,公司出錢出時間協助每個員工考上英國會計師證照。如果想要去海外工作,公司每年都會送優秀的人才到全球各個分公司工作交換。
這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也許才是企業組織應該存在的真正意義吧。

工作團隊也日不落
倫敦到底有多國際化?在Oxford Circus逛街血拼時聽到滿街各國語言參雜、地鐵一節車廂裡像色譜一樣的各種膚色…等等,從這些地方可以充分了解到倫敦作為世界級都會的氣度。
而事務所裡也不例外,充滿了全球化的特色,曾經待過一個審德國客戶的團隊,團隊的組成如下:英國籍合夥人、菲律賓籍資深經理、義大利籍經理、丹麥籍組長、其他組員分別是法國籍、英國籍與台灣籍(我)。在這種文化多樣性超極高的團隊裡工作是非常有趣的,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工作特色,譬如說義大利籍的經理不准組員在她享用午餐的時候和她講跟工作有關的事(八卦除外),法國籍的同事堅持每天下午三點所有的人要一起休息喝杯咖啡,雖然整組團隊裡沒有人看得懂客戶的德文檔案,但是丹麥文和德文有些相似,所以丹麥籍的組長可以充當翻譯。
邊上班邊體驗多元文化,在文化日不落的倫敦,也變得不是那麼奢侈的經驗了。


(Photo: Tooley Street from Pret A Manger)

週末活動大PK
在台灣如果問同事這週末有什麼好計畫,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沒幹嘛」「補眠」,這樣的問句本來應該是要刺激對話內容,但用在台灣上班族身上竟然常常變成一個冷場型的問題,所以當我剛從英國回台灣的時候有好一陣子都無法適應。英國人對於work life balance的認識比台灣人要好,公司主管也多能夠重視平衡的重要性,不會換個位置就換腦子要員工拼命加班,甚至主管自己也會很樂意和員工分享他自己的玩樂行程。在英國,法定勞工年假是25天,一年約有8天的國定假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放假的自由度很大,在英國工作的三年間,夏天幾乎能夠有一整個月都是渡假狀態,在國內悠閒地享受英國宜人的夏日,或出國到歐洲去探險。


(Photo: Greenwich Observatory, overviewing South East London)

英國人爭相炫耀自己長假去了哪裡玩樂就不在話下,每個星期五的午餐話題一定是週末計畫。看球賽、聽音樂會、看戲、鄉下渡假、飛到歐洲去city break、慈善路跑、去美術館、看展覽、野餐、整理花園…等等等。當被問到這週末要做什麼,很少有人會回答沒計畫,彷彿說出口就遜掉了;反觀在台灣,如果週末有什麼有趣的大計畫,還會給人這星期被操得還不夠慘的印象。就算在英國,週末還是要補眠的,但補眠是因為星期五晚上玩太晚,星期六睡到自然醒,睡醒之後找間可以曬太陽的酒吧吃份brunch,搭乘泰晤士渡船(Thames Clippers)到格林威治散散步,再爬上小山坡眺望倫敦全景,下午到手作市集尋片手工蛋糕,傍晚回到一區河岸餐廳欣賞暮色,入夜後上莎翁劇院看場戲,戲終人散再緩渡千禧橋,抬頭望見聖保羅大教堂在月色中,守護萬家燈火的安詳。


(Photo: St. Paul Cathedral from Millennium Bridge)

在倫敦,每個週末都可以很渡假。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東京的大江戶溫泉博物館(大江戶溫泉物語)位在台場,是個物超所值的溫泉遊樂園。
除了有愛泡多久就泡多久的大湯(男女分開)之外,還有室外的足湯、像廟會一樣的小攤子可以玩、小吃可以大啖,還可以換穿浴衣>///<
如果千里迢迢去了台場看夜景的話,不妨去溫泉博物館玩一玩。
票價大人平日1980日圓,周末假日2180日圓。如果晚上六點以後入館平日1480,周末假日1680。
營業時間每天11am-隔日9am(對,開隔夜的,但是如果不是開車去還是要注意輕軌的班車時間)
最近的輕軌站是百合鷗線(ゆりかもめ線)的テレコムセンタ站(telecom centre),但是我自己是在台場站下車去看了看台場夜景之後再步行到博物館,約15分鐘。
地址: 東京都江東区青海2丁目6番3号
網站:http://www.ooedoonsen.jp/daiba/index.html

以下遊記。

台場公園的夜景。遠眺東京港。


彩虹橋在闇夜中閃著銀白色的光。


溫泉我來啦!
付了錢,寄了鞋,就可以去領浴衣囉。
有多種花色可以選,也有不同的Size,有圖示告訴你怎麼穿所以不用擔心。倒是換衣間頗驚悚的,很大的換衣間大家都直接脫了換!換衣間有免費的櫃子可以放東西。


換好衣服就進去溜搭囉。


賣吃的大堂。標準食物該有的都有,炒麵、章魚燒、壽司、拉麵等等。


還有好多廟會裡會出現的玩樂小攤,就是日版的夜市啊~裡面吃的玩的都是要另外付錢的,但是身上不用帶著錢,他會算在你的帳上check out的時候一次付清。


居酒屋~


戶外的足湯,溫水小溪在花園裡蜿蜒,可以找個自己喜歡的角落和同伴聊天休息~(冬天的時候去的,所以進入公園的地方還給鋪棉的外掛穿在浴衣上,可能是冬天的關係,水只有在出水口附近的池子裡比較熱,其他地方都溫溫的。)


重頭戲大湯! 室內湯有七八種不同的池子,室外湯也有三四個池子。(攝影禁止)
本人最甲意的是室內湯的涓浴,池子裡用高科技(?)把水泡弄得極細以至於整池水變成豆腐般的白色,這個浴池有強度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果然本人坐在裏頭沒多久就開始臉紅心跳出大汗,很有趣。第二甲意的是室外湯的木桶湯,一桶只容得下一個人,所以躺在裡頭有種私密感,室外的涼風吹來特別的舒服。

大江戶溫泉物語,非常不錯!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背包客棧發過的預算文

12/31/2008 - 1/7/2009 Manchester- Luxor- Aswan- Cairo-Manchester
以下價錢為單人學生(包車車錢為一車)
Day 1 Luxor
- Thomsonfly來回機票從英國曼徹斯特到埃及Luxor: 180.23GBP
- 埃及簽證:15USD (乖乖牌隊不要買到黃牛簽證,我碰到的一家韓國人被overcharge)
- SleepingTrain車票從Aswan-Cairo:60USD (出發前狂打電話發信都沒用,到達當地直接去車站買就有,但我們提早了三天買)
- Taxi從airport-train station-hostel:40LE (其實有被貴到,但是我們太晚出來當時沒幾台計程車好殺價,在出關後停車場右手邊面向domestic arrival有個告示牌寫著taxi to downtown 25LE 但是當時晚上太黑沒看到)
- Sherief hotel 2人ensuit:20LE pppn (乾淨,有早餐,被子不夠暖,常沒熱水洗澡,冬天不推夏天推,LP Luxor地圖上第79號超市往北的前一條小巷,hostelbooker與hostelworld上都有,惟hostelworld上該旅館名為Bob Marley)
- 雜物食物:轉接插頭5LE,Kebab 4LE,晚餐20LE,水3LE, 吐司6LE(蘇打餅乾要17LE)
註:埃磅在當地機場換的價錢還不錯.從Luxor機場的話買簽證的地方就在出關前面不會miss掉.


Day 2 Luxor
- Sherief hotel安排的西岸Tour:50LE(應可以殺到40LE)+司機小費2.5LE
- Valley of Kings:40LE
- Valley of King 小接駁車:4LE
- Valley of Queen:20LE
- Hatshepsut:15LE
- Hatshepsut接駁車:4LE(其實根本可以用走的,但是有管理的人機車的不讓走,建議不理他直接走)
- Luxor Temple:25LE
雜物食物:Falafel 1LE, McDonald 25.75LE(被騙怕了直接去吃有標價的),Mobinil pay as u go sim card 20LE (有免費的20分中mobinil網內撥打)

註:參加hotel的tour之前有考慮騎腳踏車去國王皇后谷,但是坐車後不建議騎腳踏車去國王谷,遠而且很多上坡路

Day 3 Luxor
- 腳踏車一天:10LE(跟hotel租的)
- 渡輪單程:1LE(不論他跟你要多少就給1LE)
- Medinat Habu:15LE
- Ramesseum:15LE(記得在LP西岸地圖上的第1號售票亭買票先)
- Karnak Temple:30LE(這個不太確定,當時到達神殿時近五點售票亭已關,想用錢買通查票員但是tourist police在旁邊所以談判失敗,最後做了壞事直接從出口進去)
- 雜物食物:烤雞半隻15LE

Day 4 Aswan
- 兩人包車從Luxor至Aswan:300LE(說好250LE的計程車司機晃點我們只好臨時請hostel幫我們找車,沒得談價錢)+50LE小費(給的很不爽,但是又沒膽子拒絕一直站著不走的司機,大家到埃及就要努力變成沒有心肝的人)
- Esna Temple:15LE(很小,沒時間可以跳掉)
- Edfu Temple:25LE
- Kom Ombo:15LE
- Aswan minibus:0.5LE
- Memnon Hotel (2 private double ensuit with Nile view):55LE per person
- 雜物食物:LP上central aswan地圖上第43號Koshary Aly Baba:8LE(兩人吃一個),第40號El-Tahrer Pizza(兩人吃ㄧ個):埃及pizza 25LE+奶油派 8LE
註:想吃Koshary可以選擇Memnon hotel那條巷子的El Safwa 比Aly Baba份量多又便宜,想去阿布辛貝的人請在九點以前訂位(無論你跟誰定,或是想要自己租車),因為去阿布辛貝的團是集中與一家agency定的,私家taxi也必須提早加入police convoy,我們因為到處比價考慮太久(memnon hotel offers 80LE)因此錯過了時間,沒有去到阿布辛貝(也是可以坐公車或是坐飛機去,但是公車班次有限不確定何時回到aswan,飛機又太貴)

Day 5 Aswan

- 包車去Obelisk-High dam-Philae:70LE
- Obelisk:15LE
- High Dam:20LE
- 包小船一小時至Philae island:60LE(很不幸的當時只有我們兩個人,其他都是觀光團不讓我們跟,無法用多人來降低單價)
- Philae island:25LE (大推!!!!!!!)
- Felucca兩小時(兩人):50LE(飯店價格是一人35LE兩小時)
- Botanian Gardan:20LE(超級不推)
註:到Aswan做Felucca可以找capitain Hamada,我們和他相處的非常愉快,在船上不但有熱茶喝還讓我們學掌舵,可以在Memnon hotel對面河邊找到他(有電話的人可以call 0124840239)

Day 6 Cairo- Cairo Metro:1LE per ride
- Egyptian Museum:30LE
- Royal Mummy:60LE(很坑人但是還是會進去看)
- Citadel:25LE(不太推)
- Brother Hotel private double: 72.5LE pppn (位置好,近埃及博物館與metro,雖然在鬧街但是很安靜,乾淨而新)
- 雜物食物:Fishawi coffeehouse (LP p.129)點了四杯飲料30LE
註:埃及人與遊客的入場門票價格天差地別,我們付25LE近citadel,朋友卻只付了2LE

Day 7 Alexandria
- 火車cairo-alex-cairo:60LE
- Alex minibus:0.5LE
- Taxi to catacomb:5LE
- Catacomb:20LE
- 雜物食物:午餐LP上Alexandria Midan Ramla地圖第49號Mohammed Ahmed:6LE一個set for 2 ppl,晚餐LP上Central Alexandria地圖第32號fish market往西一百公尺對街Qaddourdu吃海產(兩隻烤魚兩隻烤烏賊, 2 salad, pitas, fruit):80LE for 2 ppl.

Day 8 Cairo
Giza入場:30LE
Cheops boat museum:25LE
egyptair單程機票cairo-luxor:242LE
註:因為在開羅有朋友開車帶,所以除了metro外的交通費用不清楚,我們沒有付錢進Giza要錢的兩個金字塔,朋友帶我們去了一個queen的金字塔進去不用錢,據說其實金字塔裡面其實都是一樣的,端看你想爬很長的密道或只是想爬爬看而已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有這樣一個女孩。
在漸變的了無生趣的倫敦生活中,從地球GMT+8的另一頭,讓我開始期待每天打開信箱。
對她來說也許是隨意的幾句留言,對我來說卻是一天開心的源頭。
為了她,在中國的博客上特別開了一個網誌,
每一篇日記、雜感、小說彷彿都為她而寫,為了得到她的了解。

想要被一個人了解的渴望是如此強烈,
有時候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失去他人的目光而活下去,
又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
我不知道。
因為那時候就只有她。

*

這完全跟戀愛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我的人皮下有第二個我,暫稱為「皮下我」吧。
皮下我只敢在世界上極少數的人前現身,就連在當時的情人面前,我都不敢讓那個我太招搖。
諷刺的是當時的情人最討厭的就是皮下我所喜愛的東西。

我們是在一個乙女遊戲的論壇認識的,當初只是在論壇的信箱裡往來郵件,討論非常宅氣的東西。
但那種地方是皮下我的領域,我想應該是所有論壇成員的皮下我的領域,再怎麼宅的東西都可以正經八百的討論,有時候甚至是辯論。
我在論壇的暱稱好像有生命力一般,慢慢的繁殖成獨立的人格。
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擁有這種網路次文化的經驗實在也是很難得。

雖然相談甚歡,她因為一些論壇內鬥的因素離開了那個地方,但我也是事後得知經緯,當時只覺得她怎麼消失了。

再接到她的訊息,是某個週六。
我和信友 J 約了吃Brunch,其實是要慶祝 J 的生日。
約在South Kensington地鐵站,結果 J 遲到,也許是前一天玩太瘋起的晚,我就在地鐵站外頭等他。
週末悠閒,連等人都心情好。
South Kensington是通往倫敦博物館區的地鐵,往來遊人很多,又是倫敦西二區的高級住宅區,地鐵外頭就有幢幢白磚黑門的典型英式樓中樓。
我坐在其中一戶的門口台階上,邊欣賞路人邊曬太陽。
手機裡來了一封信。
是她。
意想不到的來信。
長長的一封信寫著她無法上論壇的原因、她想念我們的聊天,還有我的文章。
陽光很刺眼,手中的黑莓機螢幕反光的我幾乎看不清楚字,
那封不是情書的信,卻被我同那一天耀眼的陽光一起記到了現在。


我終究沒有持續發展我的皮下我,次文化這種東西的流動性也很大,迷一陣子之後就會退燒,轉而去別的培養基上繁殖。
我想我們都一樣。
所以我們交流的那個網誌上文章漸少了,留言也短了。
我也不會每天打開電腦就馬上查網誌信箱了。
到後來,那網誌也像鄉下的老家一樣被拋棄了。
只留下一個盛夏的回憶。


去年去日本的時候,寫了張明信片給她。
不知道她看到網友的手寫字是不是有大夢初醒,兩次元交疊的混亂感。
幾個月前去上海,我也從她的故鄉寫了封信給她。
下筆的時候寫不出我們之前的熟稔,
突然意識到這段牽繫已經結束了。
也許以後還會再寫信給她,
但那也只會是一個過去的人稍去的淺短祝福而已。

時間真的如長流,每一踏水皆非同一股清涼。
水中每一片艷橘的落葉,都是一生僅此一次的邂逅,往抓不住的記憶深處緩緩流去。


Simbelmyne,永誌花。
當時不知為何就替那網誌取了這個名字。
彷彿已經預知了那段關係的結局。

但我不愴然也不涕下,
想那對影成三人的日子,有我,有她,還有我們的文章。
還復何求。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威尼斯影展、多倫多影展、釜山影展,2012台北電影節。
秀二拍電影的資金是老哥向黑社會借的,哥哥因欠錢慘遭打死。無路可退之下,他開始當人肉沙包的日子,一拳拳換取現金。「大國民」是他的OK蹦、「搜索者」是他的回魂丹;崩潰邊緣求生,即使如此還是澆不熄他心中的電影魂。秀二以回想影史經典療傷,為電影夢奮鬥博命!


觀後感

當然是衝著西島秀俊去看的。也不是第一次看西島的冷片,西島這個演員我覺得迷人的地方在於他表情蘊藏著張力,有些演員的臉就算是沒有太多的表情變化也可以承載故事,西島就是這一種演員。(只是有時候不知道他在演哪一齣XD)在電影魂裡西島像個過動兒一樣不停的奔走著,彷彿一停下來他的革命大業就會一夕破功,然而,在破爛的頂樓聚集來觀賞電影的人面前,他卻是文靜而謙卑的,對電影滿滿的愛戀只束收在短短的開場詞和一鞠躬裡。這種動靜的反差一時讓人反應不過來,同樣的情景重複出現後,才慢慢體會到這個腳色的深度。靜時的西島,聲音裡的敏感與脆弱有種讓人心疼的生命力,像是摸著人的脈搏在確認一個人的存在一般,非常迷人。

電影魂雖然在講一個熱愛電影不放棄夢想的人的故事,一直到電影最後主角都沒有拍成他想要的電影。觀者會期待他轟轟烈烈的完成他宣傳電影藝術的使命,製作出一部讓藝術電影復活的好電影,但卻等不到。這是看習慣商業片的觀者會有的預期,一種英雄式的起承轉合,然而實際上人生有多大的機率人們只是有努力而得不到成果的。真正的藝術電影也要反映這種現象,也許藝術電影之所以冷門,就是因為他無法給予觀者夢想式的正面劇情,一般的觀眾可能也不願意花兩個小時去體驗別人的苦悶人生,看藝術電影最常有的反應就是:怎麼沒有結局?所以結果呢?沒有結果的,人生除了死,還有什麼其他結果。如果不能欣賞進行式本身,而去期待美麗的結局,那只是純粹在尋求娛樂而以,和聽故事的小孩沒有分別。

有趣的是,描繪男主角製作電影的場景只有一段,而且是非常短的一段他在寫稿的場景,不確定這個用意是什麼。電影一開始就已經開門見山的說了男主角沒有辦法自己作電影(借錢拍過兩部但是都沒有成功。),所以他只好轉而盡他所能的宣傳藝術電影。他為什麼不能作電影,片子裡沒有交代的很清楚,是普羅大眾和商業電影公司沆瀣一氣的錯?還是自己的能力有限?這個問題我想導演就讓它懸著由觀者自行判斷。

男主角對藝術電影的執著近乎癡傻,將影片投影在自己身上,彷彿畫面可以替自己療傷。去參拜名導演的墓,摸著墓碑刻著的電影名稱,再用同一隻手去撫摸自己被打腫的臉,好像有什麼神奇的療效一般。像我這種從來沒有對任何事情激情到這種境界的人實在很難理解,但這種人確實是存在的。不知道為什麼聯想到蔣勳在孤獨六講的革命孤獨裡談到的革命人士,一生中都沒有體驗過這種革命激情的人,也許該有種遺憾吧。

電影裡的沙袋場景(就是男主角一直被毆打)在我看來並不是要表示他對電影的熱愛不死,而是對於藝術電影本身不斷遭受抹煞之現實的影射。要還債的倒數最後一天,男主角接受毆打一百拳,每一拳代表一部電影,螢幕打出電影的名字、導演和拍片之年,彷彿死去的電影還魂到人世來申冤一樣,集體申張,浩浩湯湯。

男主角在被毆打的時候不斷的出現他拿著大聲公向人群宣傳電影藝術的疾呼,高喊著:「電影是藝術!」 如果這裡不是要彰顯男主角宣傳方式的愚魯,而是要直接對看電影的人作教化的話,各人認為是一個很適得其反的作法,要形容一個女人美麗,如果從頭到腳的直接去形容她眉像蛾、髮似緞、指如柔荑,反而無法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最高明的寫法反而是形容她身邊的氛圍,對她本身的肉體美一字不提。這裡的疾呼也是一樣,越是直接的疾呼,越是容易把觀者推到無法互相理解的遠處。片子裡一直出現冷漠疾走的人群,灰冷的水泥叢林,配上男主角廝聲力竭的疾呼,沒有人在聽,沒有人回應,這就是藝術電影所面臨的真實困鏡吧。

總而言之,這片不是只是講熱血,而是講殞落。我是這麼認為的。
藝術本來就是創作與欣賞者之間的一段互動與詮釋,我的詮釋也因此帶著我各人的悲觀主義。
如是說,好看,不好看,能夠讓我寫這麼一長串感想,怎還能把它歸類不好看呢?

文章標籤

peii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